滴滴上线跑腿,注册货运公司之后,两轮车胜利的代表——哈啰也入局到货运市场,哈啰在内部测试的哈啰快送业务近日正式的在珠三角区域的部分城市开始上线测试,两家虽是主力在不同行业,但背后依赖的业务场景是相差不多的。

滴滴从网约车进入共享单车市场,推出青桔单车,哈啰从共享单车到共享电单车直到后来的网约车领域,在一定的业务范围内,他们目前是有重合的。而背后的基础就是送人这一核心的业务场景,滴滴主力3-10公里的出行,哈啰主力3公里以内的出行,但现在两者不约而同的进入到货运服务这一全新的业务场景中。

此次的哈啰快送从推出的业务模式上看,是中短途,小体量的同城配送服务,而滴滴货运则是面向物流领域的新业务,看似两者再次选择不同的业务场景,但恰恰在这背后,提供的却是同样的送货服务。

送人不行了?

网约车出现以前,出行与互联网没有多大关系,滴滴从一开是就是市场的教育者角色,后来能吞并各个竞争者,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滴滴对消费者的教育更加的彻底,它起初所占领的市场更加成熟、更加稳定,现在的网约车对于已经适应的人群来说,成了出行的刚需,传统的出租车模式已经不在选择范围内了。

哈啰单车和滴滴发展之路相差不多,唯一不同的就是,它不是先行的市场培育者,摩拜和OFO两个行业元老帮它完成了市场培育的工作,它只不过是在恰当的时机选择了对的方法,最后成功胜出。

但现在两者在送人这件事上遇到了同样的困境,2018年连续两次的顺风车事件,给滴滴带来的打击接近于毁灭性,虽然我们普通人在出行中,并没有感觉到滴滴车辆的急剧减少,但滴滴的业务在这两次事件中受到了根本性影响。在国内互联网的第二梯队中,滴滴现在是一家唯一还没有盈利,持续大规模亏损的玩家,但与滴滴平台的各方关联者的感觉却是压力山大,滴滴现在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通道,平台无法盈利则很难有办法开展多元化,或者更多的业务,而如果一旦增加抽成比例,网约车司机可能会较少,自己的大生态将受损,同时它现在还兼任者整个网约车行业的安全问题。滴滴施展业务的拳脚基本都被绑死。

因此滴滴现在思考从送人这一场景中出来,利用自己平台优势,向送货或者其它相关的服务,很明显现在的滴滴仍然处在艰难时刻。

没有了摩拜和OFO,哈啰现在看似比较成功,但是作为创业项目,终极目的就是盈利,但哈啰的尴尬在于,共享单车已经成为了人们出行的刚需,但它的模式却很难盈利,虽然有金主爸爸阿里在后的支撑,但阿里绝对没有将其看成一个可以盈利的醒目,用马化腾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来总结,我们当它就是一个引流的工具,很显然这是背后机构投资股东的共识,阿里也不例外。

哈啰为了实现自身的造血,基于最初的单车推出了两轮电单车,后来又基于整个电动车行业的换电的痛点性需求,上线了换电服务,但这些至今为止都没有发展成足够的规模,给哈啰的主体带来规模性收益,反而目前仍然在前期的投入阶段,在笔者看来,哈啰虽然覆盖了全国的市场,同时似乎并不缺钱,但笔者认为哈啰仍然是一家很难实现自我长期造血的小公司,它虽然没有面临向滴滴那么艰难的处境,但跳出现有的业务范畴,利用全国性的市场优势发展新业务似乎也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至于哈啰选择的同城送货服务能不能成功,这还需要哈啰自己来谱写,毕竟这个市场的竞争者实力都不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