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分項來看,5月中國製造業PMI新訂單指數、生產指數、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均高於臨界點,表明製造業市場需求增加,生產持續改善,製造業原材料供應商交貨時間有所加快。此前,中國已在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今年將優先穩就業保民生,並提出了一系列促進外貿基本穩定的措施,包括圍繞支持企業增訂單穩崗位保就業,加大信貸投放,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降低進出口合規成本,支持出口產品轉內銷等。

【歐洲時報特約記者李曉喻北京報道】作爲經濟景氣狀況的重要先行指標,5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爲50.6,連續三個月高於榮枯線50;非製造業PMI也從上月的53.2上升至53.6。此間分析人士認爲,中國經濟正在加速恢復。

多項數據“飄紅”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分項來看,5月中國製造業PMI新訂單指數、生產指數、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均高於臨界點,表明製造業市場需求增加,生產持續改善,製造業原材料供應商交貨時間有所加快;原材料庫存指數爲47.3%,比上月下降0.9個百分點,表明庫存正在消化。

企業信心也在恢復。5月,製造業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比上月上升3.9個百分點,達到57.9%。從行業情況看,食品及酒飲料精製茶、石油加工、專用設備、汽車等製造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高於60.0%,相關企業對未來三個月行業發展趨勢總體看好。

招商證券宏觀分析師謝亞軒認爲,這一系列數據表明中國近期逆週期調節政策已經見效,需求正在修復。

非製造業也顯現復甦勢頭。建築業、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都比上月回升,零售業、餐飲業、鐵路運輸業、航空運輸業、電信廣播電視衛星傳輸服務、互聯網軟件信息服務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也都位於55.0%以上。

5月21日,東風本田三廠工人在總裝車間工作。(圖片來源:中新社)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稱,從5月PMI數據看,中國經濟有“明顯好轉”。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房地產進入趕工階段;隨着專項債券大規模發行,基礎設施建設開始加速;消費活動因疫情得到控制開始回暖。

出口壓力不小

但PMI數據向好背後,中國經濟也有隱憂待解。

一方面,外需受疫情影響仍然低迷,出口預計將在較長時間內承壓。5月製造業新出口訂單指數和進口指數分別爲35.3%和45.3%,雖比上月回升1.8和1.4個百分點,但均處於歷史較低水平。

4月,中國出口同比大增8.2%,不僅年內首次實現正增長,也大大高於去年同期增速。謝亞軒認爲,出口超預期增長與前期積壓出口訂單陸續交付,去年基數較低,防疫物資出口大增等因素有關。根據5月PMI數據以及目前全球疫情形勢,預計今年二三季度新增出口訂單都會受到影響,全年出口將面臨巨大下行壓力。

另一方面,保就業壓力不小。5月製造業從業人員指數降至49.4%,跌破榮枯線,表明製造業用工景氣度低於上月。

此外,疫情之下大批中小企業境況艱難,倒閉風險加大,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就業壓力。從5月製造業PMI數據來看,中小企業PMI均低於上月,大企業和中小企業“苦樂不均”越發明顯。

此前,中國已在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今年將優先穩就業保民生,並提出了一系列促進外貿基本穩定的措施,包括圍繞支持企業增訂單穩崗位保就業,加大信貸投放,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降低進出口合規成本,支持出口產品轉內銷等。

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看來,儘管面臨全球疫情蔓延勢頭不減、產業鏈供應鏈多處“梗阻”等挑戰,但中國穩外貿的能力在主要經濟體中是“最好的”。

從前四個月數據來看,中國外貿基本盤依然穩定,國內疫情得到控制也給穩外貿外資提供了條件。隨着一系列穩外貿外資措施加快落地,中國外貿基本盤穩定可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