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词人贺铸出生于宋太祖原配贺皇后家族,然而他却一直不愿意和权贵打交道,更不要说讨好依附权势,故而终其一生,他都不曾被朝廷重用,写诗词、著书成了他人生最快乐的事,他一生著作颇多,大多收集在《东山寓声乐府》与《庆湖遗老集》中,其怀念已故妻子的词作《鹧鸪天》,情真意切,哀怨缠绵,与苏轼的《江城子》被人誉为两宋悼亡词双璧,奈何宋朝群星璀璨,论实力贺铸是排不进前五的,但是那又怎样?贺铸一直在做自己,不是挺好的吗?

贺铸博闻强识,藏书极多,而他又是一个热血之人,尤其是年轻时,“少时侠气盖一座,驰马走狗,饮酒如长鲸”。

宋哲宗元祐三年秋,贺铸出任和州管界巡检,管界巡检是一个品级非常低的武官,主要负责当地掌训练甲兵、巡逻州邑、缉捕盗匪的工作,相当于集现在的公安局局长、武装部部长职责于一身。位卑未敢忘忧国,贺铸一直非常关心国家大事,他清楚的记得元祐初年,王安石在神宗朝时期实行的变法大多在守旧党的攻势下成果被毁于一旦,朝政日益混乱,西夏虎视眈眈,宋王朝为了和平,向小国西夏进行岁纳,然而西夏依旧长期侵扰边境,然而投降妥协氛围依旧弥漫朝野,贺铸愤怒不已。官职太低不能向皇帝上书,他只能通过写词来发泄心中的不快与豪情,于是《六州歌头·少年侠气》问世:

青年时的贺铸曾经在东京汴梁过了年的游侠,这首词的上片就是贺铸在回忆昔日的游侠生活。少年游侠们意气相投、成群结队,他们一诺千金,肝胆相照,他们呼朋引伴在京城内外聚集,畅饮美酒、狩猎游玩,精力极其旺盛。

然而,这一切都是年少时的行为,时光终究一去不复返,匆匆而过,原本的侠肝义胆在宦海中沉没与消失,仿佛那是一场梦一般。

那一场梦发生的京城,也不再是贺铸生活的地方,自离开京城任职,不再有游侠们作伴,独自乘着一叶扁舟在河道中漂着,唯一作伴的只有那天上的明月。一入这浑浊的官场,就像鸟儿被困笼中,如果能像陶渊明那样离开官场,去过那“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归隐生活多好,清清静静,不惹凡尘,奈何如今这天下局势纷乱,朝廷正值多事之秋,我实在是不忍心袖手旁观。可是我每日只能在案头书卷中度过时光,明明边关吃紧,明明前线缺将士,而我这样的低级武官根本得不到朝廷的重用,多想到边疆杀敌立功,难道是自己老了呢?虽然年轻时的侠气已经消磨殆尽,但是报国之心从未消失。可是,朝中大臣求和一派占据上风,哪有报国的机会,只能寄情山水与音乐,将壮志托给那离去的鸿雁。

想要杀敌保家卫国而不得,贺铸心中积蓄多年对主和派的抱怨全部爆发出来,不仅仅为自己,也更是为那些有相同境遇或者郁郁不得志者的呐喊,报国无门啊!“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人才就这样被埋没,所有的抱负、所有的不甘、所有的悲愤都变成了“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全词寥寥数语,道尽贺铸的无奈与悲愤。

参考资料:《全宋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