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武俠熱的興起並不是從內地開始,而是從港臺開始流行,對於70後、80後的朋友來說,83版的《射鵰英雄傳》、86版《天龍八部》、86版的《倚天屠龍記》等都是他們的回憶,那時的武俠劇港星雲集,如今聲名大赫的周星馳、劉嘉玲、梁朝偉、劉德華都曾經是武俠劇裏的常客。在人物塑造上,那時的武俠劇沒有流量一說,誰適合這個角色那就由誰來演繹,所以纔會成就那麼多演員,一見楊過誤終身的“白古”,到現在還是大家心中的白月光。

文/阿碧

最近看到這樣一個問題:“爲什麼武俠劇越來越少了呢?”

認真想了一下,確實很久沒看到原汁原味的武俠劇了。

最近導演王晶搞了個大動作,宣佈將要翻拍影版的《倚天屠龍記》,由40歲的林峯出演張無忌一角,消息一出,大家的態度很一致,皆“不動然拒”並且順便吐槽一波。

當古龍、金庸不在了,似乎也徹底帶走了那些滿滿江湖氣息的武俠劇。

如今的國產劇,題材豐富,但本質都是談戀愛

觀看近幾年的影視題材,看似十分豐富,包括甜寵劇、醫療劇、懸疑推理向、電競題材、仙俠劇等等,但是從本質來說,都是披着不同類型的外衣在磨磨唧唧地“談戀愛”,當你想認真看一部醫療題材的劇時,最後無一例外都變成了醫生談戀愛,甚至變成一部又長又無聊的“老孃舅”。

雖然醫療劇被百般吐槽,但醫療劇迷們還算幸運,最起碼能在衆多片單中找到至少一部合格的作品。

反觀武俠劇,甚至已經慢慢退出影視市場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部又一部的仙俠、魔幻題材的古偶劇。

在古偶劇中,小鮮肉們白衣飄飄,動輒飛天入地,或者瞬間移動,他們貢獻着略顯尷尬的演技,談着情,說着愛,再加上後期的“五毛特效”,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挑戰觀衆的忍耐心。

不知道80後、90後的朋友們在看這些古偶劇時,是否會想起當年快意恩仇的武俠劇。

翁美玲版的《射鵰英雄傳》應該是很多人心中的白月光,坊間傳聞,當年翁美玲在試鏡蓉兒一角時,專門換上了一身漂亮的古裝,手拿一根柳條當作打狗棍,一個側翻來到金庸的面前,抱着拳說到“桃花島島主之女黃蓉拜見金大俠”。

講到這裏,相信很多人的腦海裏已經浮現出黃蓉那古靈精怪的樣子了,而黃蓉一角從最初到現在,已經有很多人演繹過了,不得不說,從前那些武俠劇是雙向成就,既火了武俠劇,也火了演員。

從港臺武俠到內地武俠,承載幾代人的回憶

說起互相成就的武俠劇,你甚至不用想就能脫口而出,但是每代人的記憶都有所不同。

武俠熱的興起並不是從內地開始,而是從港臺開始流行,對於70後、80後的朋友來說,83版的《射鵰英雄傳》、86版《天龍八部》、86版的《倚天屠龍記》等都是他們的回憶,那時的武俠劇港星雲集,如今聲名大赫的周星馳、劉嘉玲、梁朝偉、劉德華都曾經是武俠劇裏的常客。

對於90後來說,蘇有朋版的《倚天屠龍記》、古天樂版的《神鵰俠侶》、周迅版的《射鵰英雄傳》、胡軍林志穎的《天龍八部》、還有李亞鵬與許晴的《笑傲江湖》等都是貫穿整個青春期的經典回憶。

爲何那時的古裝劇如此讓人回味?

究其原因,在內核上,這些武俠劇基於小說本身,都是認認真真在講着江湖道義,其中雖然不乏兒女情長,但是都建立在人物故事之上。

喬峯一代梟雄,他至善至勇、至忠至仁,所以在阿朱去世之後,大老粗的他會說出“阿朱就是阿朱,四海列國,千秋萬代,就只有一個阿朱”這樣讓人淚目的情話。

在人物塑造上,那時的武俠劇沒有流量一說,誰適合這個角色那就由誰來演繹,所以纔會成就那麼多演員,一見楊過誤終身的“白古”,到現在還是大家心中的白月光;黎姿、賈靜雯版的大小姐趙敏;林志穎版的多情段譽;黃日華、胡軍版的喬峯,經典角色簡直數不勝數。

如今這些演員大都已老去,當年的觀衆也不再年輕,武俠劇也逐漸落寞。

何時能再拍出“一見楊過誤終身”的武俠劇

很多人覺得武俠劇止步於2010年霍建華和劉詩詩拍攝的《怪俠一枝梅》,因爲《仙劍》系列的火爆,讓胡歌、楊冪、霍建華、劉詩詩等人一躍成爲炙手可熱的明星。

《怪俠一枝梅》是由唐人出品,雖然脫離了金庸、古龍的武俠世界,但是總體來說也是一部合格的武俠劇。

近幾年武俠劇不能說一部都沒有,此前李現主演的《劍王朝》就是一部武俠劇,雖然是馮小剛監製,當紅流量主演,但是口碑與熱度並不高。

在這部劇中你會看到現在所謂的武俠劇的通病——向流量“低頭”。

當然,李現已經是如今的偶像中比較符合“武俠劇”氣質的演員了,但其演技、臺詞功力仍然有所侷限,所以並不特別出彩。

如今的武俠劇另一方面被人詬病的地方,就是讓人心急的無限慢動作。

看武俠劇其中一個重點就在於酣暢淋漓的打戲,但是現在的武俠劇動輒就是0.5倍速的慢動作,恨不得圍繞男女主來一個360度的大特寫,極大影響了武俠劇的觀感,當然,可能是劇中演員的打戲也不流暢,所以只能依靠慢動作來挽尊。

最後就是劇本不盡如人意。

如今大多數的劇本,明面上是大IP改編,但是實則十分空洞,我們不指望編劇們能有金庸、古龍的功力,但是最起碼要講清楚一個故事。

不難發現,不少武俠劇,故事雖然講清楚了,但看到最後還是戀愛故事。

有些人說如今的武俠劇不能和過去的武俠劇相比,以前的武俠劇是屬於80後、90後的武俠劇,而現在的孩子們有着他們自己的武俠情節,雖然不同,但是我們也不能過於指責。

儘管時代的審美髮生了變化,但武俠的內核卻是沒變的,不知何時才能再看到“一見楊過誤終身”這般唯美又蕩氣迴腸的武俠劇。

本文作者已簽約快版權維權服務,轉載請經授權,侵權必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