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客在壽橋村觀賞桃花。

臺海網6月4日訊 據福州日報報道 “快的話,這個月桃子就能採摘,仙桃溪也能漂流了。” 昨日,在羅源縣西蘭鄉壽橋村,脫貧戶老徐望着綠水青山,一掃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陰霾,幹勁十足地對記者說,“去年我們家收入達4萬元,今年爭取更上一層樓!”

老徐叫徐永忠,今年78歲,早年外出打工摔傷了腿。壽橋村是老區基點村,曾是縣級貧困村。2017年年底前,包括老徐在內,這裏有貧困戶10戶30人。

“壽橋村原先是‘石材村’,村民靠石板材加工業喫飯。2017年羅源全面關停石板材加工廠後,村裏轉變發展思路,推動在外鄉賢回村,通過土地流轉,投資300多萬元種下了150畝桃林。”壽橋村黨支部第一書記謝賜恩介紹。

以前,村內隨處可見石板材。(資料圖)

“此前由於長期發展石板材加工業,壽橋村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石材廢料堆在地裏,像個垃圾場。仙桃溪也變成了人人嫌棄的 ‘牛奶溪’。”桃林負責人徐忠泉回憶道,“當年,我看在眼裏急在心裏,暗下決心要重現家鄉的綠水青山,這才返鄉開荒地、種桃林。”

幾年過去了,荒地變成桃林,溪水恢復清澈,一個個農家小院掩映在花木下。曾經鮮有人至的“石材村”,變成了刷屏微信朋友圈的“桃花源”。

“今年春天來這裏被驚豔到了,終於不用大老遠跑去福安穆陽看桃花了。”已經三顧壽橋村的遊客葉先生說。

綠水青山帶來了“金山銀山”。依託桃林,徐永忠家一年能賺4萬元。他給記者算了這筆賬:每年土地租金收入有5000元;自己在桃林打工,月均賺2000多元;依託桃林養蜜蜂,每年可增收1萬多元。

除了徐永忠,受益的村民還有不少:桃林平時需要五六名管理員,農忙時還能吸納20多人就業;一些村民在桃林裏養雞,實現桃子和家禽“雙豐收”。

村民在桃林裏養雞。

“在各方努力下,村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6年,村財還是‘零收入’,而今年前5個月,就實現了10萬元的目標。” 謝賜恩自豪地說,壽橋村2017年年底摘掉了貧困村帽子,2018年還成了“福州市美麗鄉村建設再提升村”,目前正努力打造成休閒旅遊型美麗鄉村。

“我還打算依託桃林和仙桃溪,建設小木屋民宿、兒童漂流、鄉村大舞臺、桃心島音樂廣場等項目。”徐忠泉的眼裏滿是期待,他說,“到時,村子將更熱鬧!”

(福州晚報記者 鄭瑞洋 通訊員 洪映 黃益輝 文/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