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業內專家表示,淨值化轉型的持續推進,意味着兩個方面的變化,一是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將更加“市場化”,二是產品類型也將更加多元,尤其是銀行理財子公司的陸續開業,更爲銀行理財產品帶來了更多可能。同時,疫情將影響銀行機構淨值化轉型,銀行理財機構風險水平大幅拉昇,預計2季度銀行理財機構風險水平可能保持震盪上升的趨勢。

銀行理財作爲當之無愧的國民理財“一哥”,其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有第三方機構發佈最新監測數據顯示,5月的最後一週,銀行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爲3.79%,環比上漲2BP。儘管漲幅不大,但更引發投資者關注的是,銀行理財平均收益率已連續三週小幅上漲。

對此,不少投資者提出疑問,這是否意味着銀行理財收益率已經止跌回升,重回上升通道了呢?圍繞該問題,經濟日報記者採訪了多位業內人士和專家。

繼續上升空間不大

與過去幾個月有所不同,6月份時值二季度末且是年中,按照往年經驗,此時的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或有所上升。今年會否有不同呢?“近期工業生產繼續回暖,市場利率也有所回升,自4月中下旬以來,shibor2周至1年期利率就在持續上升。”融360大數據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表示,“6月份時值二季度末,季末資金壓力下市場利率有可能繼續穩中有升。寶寶理財收益率跌勢放緩,下半月有望小幅反彈,銀行理財收益率繼續上升空間不大,短期內大概率會持穩。”

綜合業內觀點看,收益率還將下行的普遍觀點。“從資金端來看,央行全面降準意在維護資金面的合理充裕,在寬鬆的貨幣政策影響下,未來短期利率大概率維持低位水平;從資產端來看,在資產新規的推動下,監管鼓勵銀行投資標準化資產,對於銀行投資非標資產進行約束,資管新規要求非標資產期限匹配,在銀行存量產品逐步到期後,新發產品較難配置高收益的非標資產,產品收益順勢下行。”普益標準研究員鍾小妹表示,“簡而言之,未來理財產品整體收益回升的可能性較小,大概率維持現有低位水平或繼續小幅下行。”

“整體來看,銀行理財產品規模總體預計將會保持穩定,資管新規過渡期結合實際情況適度延長對銀行理財是一大利好。受債券收益率下降等因素影響,主要配置固收類的理財產品收益率預計也會有所下降。”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說。

比如,以“寶寶”理財爲例,融360大數據研究院採集了73只互聯網寶寶產品做樣本,共對接274只貨幣基金,去重之後是154只,5月最後一週互聯網寶寶產品平均七日年化收益率爲1.63%,環比下跌2BP。在這154只貨幣基金中,七日年化收益率在2%以上的寶寶僅有14只,佔比9.1%。也就是說,9成左右的寶寶產品的七日年化收益率不足2%。

招商證券固收團隊尹睿哲團隊發文指出,當前,貨幣基金產品收益“粘性”弱化。以餘額寶爲例,去年11月之後7日年化收益率一度在2.4%附近橫盤震盪,與銀行理財產品走勢一致,而3月以來已經大幅下行突破2%,達到1.74%,客觀上使得個人客戶對於“低收益”的接受程度有所提高。

淨值化轉型總體進度已超50%

事實上,在一些理財達人看來,如今,單純的看收益已經意義不大,畢竟當前銀行理財已經在大規模轉型了。

2019年2季度以來,監管先後出臺23號文、《標準化債權類資產認定規則(徵求意見稿)》、《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淨資本管理辦法(試行)》等重磅文件,規範銀行理財平穩運行,銀行理財真正步入實質性轉型階段。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0年1季度末,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餘額約爲24.4萬億元,淨值型產品存續餘額約12.54萬億,淨值型產品餘額佔比已由新規前的15%大幅提高到了51.40%,產品結構已發生了重要變化。

業內專家表示,淨值化轉型的持續推進,意味着兩個方面的變化,一是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將更加“市場化”,二是產品類型也將更加多元,尤其是銀行理財子公司的陸續開業,更爲銀行理財產品帶來了更多可能。

根據“資管新規”和“理財新規”要求,理財產品按照投資性質的不同分爲固定收益類、權益類、商品及衍生品類和混合類理財產品。根據普益標準的統計,新發固收類淨值型產品佔據主導,佔比超過九成。2019年1季度至2020年1季度,各類型銀行新發淨值型產品均以固收類產品爲主,其次爲混合類,二者各季度佔比均在99%左右,而權益類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佔比較低。

值得注意的是,隨着理財子公司新品的發售,混合類,甚至權益類產品開始嶄露頭角。普益標準發佈研究報告指出,資管新規影響下,部分資產市場波動加劇,多元化的資產配置能夠有效熨平單一資產市場波動對產品收益波動的影響;同時,出於滿足投資者日益個性化、多樣化的投資需求,銀行有拓寬投資譜系、豐富投資渠道的動機。

“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產品可以直接投資股票、證券投資基金等權益類產品,而且今年配置比例在逐漸提升,產品收益較傳統銀行發行的產品高出很多,今年平均業績比較基準大致在4.4%至4.5%之間,而傳統銀行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早已跌至4%以下。”劉銀平說。

不難看到,在銀行理財產品收益整體下行背景下,通過適量配置權益類資產增厚產品收益成爲部分銀行,特別是理財子公司的投資選擇。目前,工銀理財已推出了權益類淨值型產品“博股通利”,光大理財也推出了直投股票的公募理財產品“陽光紅衛生安全主題精選”。預計未來銀行,特別是理財子公司資產端會加大向權益類資產傾斜。

銀行理財市場風險有所上升

在關注收益率的同時,專家也建議應該適當關注銀行理財市場風險。

受今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業內此前預計我國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的系統性風險也將有所上升。根據普益標準最新發布的《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系統性風險監測簡報(2020年1季度)》(以下稱“報告”),2020年1季度,我國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系統性風險指數總體呈現大幅上升的態勢。分指數看,與2019年4季度末相比,資金投向方風險指數、資金來源方指數和銀行理財機構風險指數均大幅上升。

值得一提的是,銀行理財市場系統性風險指數主要關注的是系統性風險的變化情況,和單一產品的風險略有不同。報告撰寫人之一、普益標準研究員魏驥遙表示,“對於投資者而言,選擇購買資管產品實際上就是選擇讓專業的人士來幫忙應對市場風險的變化,進而降低損失的可能性。從指標角度來講,針對理財產品,投資者可以更多關注產品投向,選擇與自身風險能力契合的產品。”

從時間上來看,1月至3月,在疫情的影響下資金投向方、資金來源方和銀行理財機構風險指數均呈現大幅上升的趨勢。1月,資金投向方、資金來源方和銀行理財機構風險指數均大幅上升;2月,由於積極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開始逐步發力,三類指數上升態勢略微緩和,但總體仍然上揚,綜合引起銀行理財市場系統性風險總指數在1季度初期大幅上升,在中旬上升態勢略微緩和。與此同時,國內適時出臺對沖疫情政策,發行特別國債、專項債,對實體產業減稅降費,大力支持各行各業共同抗疫;還採取穩健寬鬆的貨幣政策加快推進利率走低、擴大社融規模。基於以上,報告認爲,投資者信心指數雖然大幅下降,但不改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

展望2季度,報告預計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系統性風險將會呈現震盪走勢。一方面,疫情在海外超預期蔓延,將會對我國製造業及進出口貿易造成較大沖擊,在國內復工復產全面推進下,國外需求仍在施加負面影響,預計資金投向方的風險水平在未來短時期內仍將會震盪抬升;同時,疫情將影響銀行機構淨值化轉型,銀行理財機構風險水平大幅拉昇,預計2季度銀行理財機構風險水平可能保持震盪上升的趨勢。(經濟日報記者錢箐旎)

來源: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