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張爲人熟悉的照片

  但您知道它的由來嗎

  今天,來分享它的故事

  60多年前的一個平平常常的日子,在鮮花盛開的蘇尼特草原上,誰也不會想到無意間拍下的這張照片彌足珍貴。

  這張照片已經成爲烏蘭牧騎精神的象徵

  在所有關於烏蘭牧騎的展覽中

  我們都能看到它

  由文化廳幹部拍攝

  那一天,9名烏蘭牧騎建隊隊員趕着勒勒車去往沙窩深處的隊部給牧民演出,正在牧區採風的自治區文化廳幹部達娃隨手拍下了這張珍貴的照片。儘管年代已久,黑白照片,但照片裏勒勒車行進着,清晰可辨一面寫着“烏蘭牧騎”字樣的旗幟高高飄揚。

  在牧民家完成

  這面旗幟是烏蘭牧騎隊員伊蘭和荷花在下鄉演出時,居住在牧民老額吉豪日勒家時一針一線繡上去的。記得當時,她們已經連續演出了好幾場,“烏蘭牧騎”這個名字已經在整個蘇木傳開了。牧民們非常高興能夠看到這樣的演出,演員們也是激動不已。

  第一代隊員親手繡制

  一天演出後,躺在蒙古包裏的伊蘭回想白天演出時老額吉豪日勒高興的樣子,她久久不能入睡,有了在紅旗上繡上“烏蘭牧騎”字樣的想法,她撥亮了油燈,把隊裏的紅旗拿了過來,請隊長在紅旗上寫下“烏蘭牧騎”四個大字,隨後隊友荷花在揹包裏找到了絲線,兩人在豪日勒老人的指導下一起繡了這面保存至今、意義深遠的烏蘭牧騎隊旗。

  揮舞着鞭兒的是隊長

  照片上,隊長烏力吉陶格陶揮舞着鞭兒,馬車疾馳在原野上,烏蘭牧騎的隊旗迎風飄揚。那一刻,所有人的心中都充滿着幸福和嚮往;那一刻,一株紅色的嫩芽正在祖國的北疆生根開花……

  烏蘭牧騎1957年誕生在蘇尼特右旗,蘇尼特右旗第一代烏蘭牧騎隊員伊蘭和荷花回憶,當時的9名隊員有的是售貨員,有的是牧民,經過幾個月的訓練,便駕着馬車,帶着《擠奶舞》《筷子舞》等節目奔赴牧區。無論是定居點還是放牧點,只要有一個牧民需要,他們就演出。如果有牧民出去放羊沒看上,或者有老人病了來不了,他們就上門再演一場。

  “我們和牧民就像一家人。”伊蘭說,一次演出後,一位老額吉特意爲荷花和伊蘭敬上奶酒和點心,晚上還爲她們蓋上羊皮被子。

  ▲年逾八旬的伊蘭給外孫女、重孫女講述老照片的故事。新華社記者 鄧華 攝

  如今

  照片中的場景登上舞臺

  錫林郭勒烏蘭牧騎創作了

  歌舞劇《我的烏蘭牧騎》

  以烏蘭牧騎在錫林郭勒草原

  誕生及其發展歷程爲題材

  講述了一代代烏蘭牧騎人始終與農牧民

  同呼吸、共命運的胸襟境界

  深刻詮釋了無論時代如何變遷

  烏蘭牧騎服務基層羣衆的精神

  始終不變的主題

  ▲歌舞劇《我的烏蘭牧騎》巡演。

  人民在哪裏,哪裏就是中心

  生活在哪裏,哪裏就是舞臺

  踏在時代的鼓點上

  爲人民而歌唱!

  來源:綜合整理自蘇尼特右旗微發佈、蘇尼特右旗人民政府網、錫林郭勒盟烏蘭牧騎等

  聲明:轉載請註明來源於《錫林郭勒日報》官方微信

  主辦:錫林郭勒日報社

  監審:賀玉萍

  責編:愛麗思

  編輯:劉江巖

  校檢:馬 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