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是外地生源幾乎沒有了,寄宿制學校生源嚴重不足,何況部分寄宿制學校新建沒有中考成績評估,而一些老牌寄宿制學校中考成績一般、學費上漲挺厲害,以往都是靠外地生源撐着,在本地一直都不是熱門學校。走讀學校本身學校教育只是一方面,還需要家庭二次投入,走讀學校中考成績確實比寄宿制學校要好,但那不完全是學校的功勞。

石家莊今年應該有23所民辦初中在市區招生,但實際需要搖號錄取的也就在10所左右,搞不好超過不了10所,絕大部分應該都是直接錄取。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外地生源幾乎沒有了,寄宿制學校生源嚴重不足,何況部分寄宿制學校新建沒有中考成績評估,而一些老牌寄宿制學校中考成績一般、學費上漲挺厲害,以往都是靠外地生源撐着,在本地一直都不是熱門學校。

個別學校每年到了最後,交錢就錄,前期都是造勢。

學費

二是走讀學校學費上漲太快,家長只能放棄。目前已經知道的有幾所學校要漲價,不少學校都到了上漲週期,後期會陸續公佈,以前1.8萬一年,勉強可以忍受,現在動輒2.5萬一年,學習基礎太差的家長基本就放棄了。

擇校也就勉強過個普高線,不擇校把錢投在輔導班或後期找個全託,也沒問題。再好的學校,普通班業績很一般。強大的“分母”資源沒有了。

這兩年裕華區某貴族學校,明顯招生很困難了,2019年重點班門檻一降再降,多輪招生還招不滿。學費太高了,石家莊真是不差錢兒的家庭還不普遍,很多家庭還需要爲柴米油鹽醬醋茶操心,上個初中一年學費兩三萬,中考考不好,高中還得花錢。

收費

第三,這兩年公立學校成績在提高。隨着教育資源均衡化推進,一些初中也加大對中考成績的關注,公辦初中也不是太差,如18中、21中、22中、23中、41中、44中、81中、北師附等,都有一些亮點。

走讀學校本身學校教育只是一方面,還需要家庭二次投入,走讀學校中考成績確實比寄宿制學校要好,但那不完全是學校的功勞。

所以如果片內公立有個差不多,家庭在輔導班同步補課加大投入,也可以,沒必要去擠私立民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