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诗人名字叫做刘皂,也许大家并没有听说过他的名字,也没有怎么读过他的诗篇,在唐朝这个人才辈出的年代他的文采相比之下是有些逊色,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他创作诗篇的热情。可以说诗人的一生都在为考取功名尽自己的努力,并一度旅居并州长达十年的时间,但是最后还是一事无成,只好返回自己的家乡,当诗人渡过桑干到达朔方的时候,回头看看自己奋斗了十年之久的并州,一种对并州依依不舍的情怀也是涌上了心头,在这百般惆怅之际写下了这首诗篇,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

《旅次朔方 / 渡桑干》

唐代:刘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诗人离开家乡在并州这个地方已经客宿十个年头,我回归故乡咸阳的念头也是日日夜夜都存在着。当初的自己也是为了能够考取功名,不远万里渡过桑干河来到这里,此时的并州已然成为我的第二个故乡了。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诗人的一生也是十分悲哀和痛苦的,曾经的自己为了功名独自一人在他乡奋斗十年,最终也是无功而返,这心中的痛苦之情也只有诗人自己最为明白。

初次见到这首诗时我们就会被他这新颖的题目深深的吸引住,前半部分我们不需要加以解释,但是后半部分还是有必要说明一下的,"渡桑干"这应该是古代离并州不远处一条河的名字,也是诗人离开并州返回咸阳的必经之地。我想如果说诗人在并州客宿了十年并不是十分的准确,如此长的时间诗人经济上也是难以承受的,具体地说,诗人居住的地方应该是并州北部桑干河以北的某处村庄。

这是一首十分典型的思乡诗,与众不同的是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两个家乡同样的思念。这首诗的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咸阳的思念之情,毕竟自已已经离开家乡长达十年之久,十年的时间积累下来的乡愁,对于一个一无所获的诗人来说也是十分痛苦的,所以也正如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没日没夜都在思念着自己的家乡,我们也看出来了,此时的诗人已经归心似箭,似乎任何事情都阻挡不住诗人回家的决定。

这首诗的后半句主要描写了诗人在归乡途中的感受,诗人北上返回咸阳,所到之处恰好路过桑干何,这"无端更渡"四个大字便是全诗的精髓,我们想要理解其中的奥秘还是需要细细的品读。想象一下十年前诗人初渡桑干何是为了什么?不远万里来到并州又是为了什么?诗人在诗中虽然没有明说,但是我们心里都是明白的,而十年后诗人在此渡过桑干何又是一种什么情形,所以说此时诗人的内心也是相当难受的。但是这样的描写不得不说十分的微妙,诗人巧用互文这样的修辞手法,使得这首诗的前因后果得到了有力的证明,表达了诗人离别之前十分矛盾的内心,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此时的诗人对两个"故乡"都十分的怀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