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与项目现场的同事了解情况后,再加之疫情的日益严峻,胡广遵从了内心深处的声音,决定继续返京。但就是在这样“一人多岗”的背景下,胡广所带领的团队,将这些工作做的更加细致和暖心。

  编者按

  “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在中国物业管理协会指导下,由乐居财经与中物研协联合主办的《物业英雄》第二季于5月18日启动,深入一线挖掘平凡物业人的不凡故事。本期物业英雄:鸿坤物业理想嘉业项目经理胡广。

  总顾问 | 沈建忠

  出品人 | 周   忻

  总监制 | 贺寅宇 王鹏

  策划 | 陈海保 杨   熙

  统筹 | 潘宇凌 王丽娅 程超

  撰文 | 王泽红

  影像 | 刘西常

  叮叮叮……

  “爸爸,你怎么还不睡觉啊。”等待30秒左右后,视频中传来了女儿的声音。

  胡广揉了一下双眼,然后微笑着说道:“今天作业做完了吗,妈妈在干嘛”,“妈妈早睡觉了。我作业也做完了,马上就睡觉了。”

  与女儿聊了几分钟上网课的内容后,胡广结束了视频通话。然后用力的往沙发上一靠,闭上眼眯了两分钟后,起身继续去小区内巡逻了。

  此时是晚上10点钟。

  这样的视频通话,已经持续了两个多月。每天早上六点和晚上十点,是胡广一天的工作时长。他是鸿坤理想嘉业的物业经理,常驻于香河,妻子和女儿住在北京。

  疫情的肆虐,使得物业人比平常人承受的更多。逆行,并不是那么简单,伴随着的是倍增的工作和内心压力的双重冲击。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与家人的相隔,对家人的思念,成为了物业人内心最柔软之处。

  胡广也牵挂在北京的妻女。他曾回去过一次,但那是一次隔着栅栏的短暂碰面。彼时的京津冀还没有互通,从香河到北京后,仍然需要先隔离14天,夫妻二人只能隔着铁栅栏相望对话。

  “我是做物业的,小区不让进去我很理解。爱人将午饭从栅栏缝隙递出来,我在车上吃完后,就立即回项目了,没有敢多说话,毕竟我每天接触的人多,有风险。”

  之后,他就一直呆在香河项目,晚上空隙才有时间与妻女视频。

  励志便民服务队

  疫情期间,倍增的物业服务让他更加忙碌。

  买菜、送快递、消杀、测体温、收垃圾、采购等等,这些已经成为了疫情期间的常规服务。正值春节假期和交通管制,员工到岗率严重不足。但就是在这样“一人多岗”的背景下,胡广所带领的团队,将这些工作做的更加细致和暖心。

  “中国加油”、“风雨过后就是彩虹”、“心在一起,就是春节”、“隔离病毒,但不会隔离爱”……这些话语被写在一张张便签上,贴在食品袋上,被送进了小区内的各家各户。在收到物业代购的水果和蔬菜的同时,一张满怀正能量的激励性便签,也会映入业主的眼帘。

  “我们两位老人吧,年龄比较大了,尤其我爱人身体也不好,外出购买生活用品很不方便。物业免费给我们送菜,上面还贴了个小纸条,对我们大家进行鼓励,做得很仔细。”一位年过花甲之年的老人告诉记者。

  理想嘉业的住户,老人居多。子女多在北京工作或居住,京津冀尚未互通时,很难来看望他们,生活上也难以照顾到。而胡广带领团队所做的服务和鼓励,让老人们颇为暖心。

  在内部,胡广的团队将自己称为“便民服务队”,胡广任队长。团队主要提供便民服务,统计业主需求,前往超市采买,而后挨家挨户上货上门。在人员不足时,胡广则化身采购员,快递员、消杀员等。

  每日“朝六晚十”,他的身影总是出现在不同的岗位上。

  关于返岗的执念

  “做物业行业,本身处理不了什么大事情,都是一些小事情。但是,要把每一件小事,当成大事来对待,才能把工作做好。”

  这是胡广多年的感悟,也是他内心的工作准则。

  对于此次的疫情,他比大多数物业人更加敏锐。2003年正值非典,彼时20岁的胡广进入物业行业,虽是负责简单的消杀工作,但那段经历却在他的职业生涯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让他认识到了社区防线的重要性。

  浸淫物业行业多年,物业所需要承担的责任,已经一点点的深刻在了他的骨子里。

  所以,当17年后疫情再次发生时,他毫不犹豫的自驾45小时返岗。

  腊月二十九,胡广从北京自驾出发,大年三十中午回到老家安徽黄山,赶上了年夜饭。但是与家人的团聚喜悦,马上被内心的隐忧所冲散。

  疫情消息的播报,让胡广开始坐立不安。他意识到,这是一次比非典更加凶猛的疫情。于是,他作出了一个令家人担忧的决定——马上返京。

  “小区中老人居多,感染风险高。而且正好处在春节假期,我怕留守的工作人员把控不住。”

  他的这个决定,遭到了全家反对。“刚回来,就又要走,家里的老人接受不了。既担忧我的安危,也是心疼我。”在一一与父母、爷爷奶奶解释后,家人最后无奈的同意了。

  大年初二晚上,胡广带着妻子和女儿上路了。由此,也开启了他曲折的返京路。

  45小时回京路

  “疫情期间,尽量不要上高速,随时可能被封!”

  第一次上高速时,交警提示胡广。虽然早有心里准备,但他愈发感觉这次的返岗行程会更加困难。从老家黄山到北京,需要经过江苏、山东、河北等省份,全长1300多公里,慢慢长路,他不知道前方的高速公路能延展到何时。

  进入江苏地界的时,胡广被第一次劝返。此时他的内心陷入了挣扎,“究竟要不要继续向前走”,随行的妻子和女儿也在等待他的决定。在与项目现场的同事了解情况后,再加之疫情的日益严峻,胡广遵从了内心深处的声音,决定继续返京。

  “既然选择了要回来,那就义无反顾的要回来。”

  高速无法走,就改走国道和省道。这是一段无法判断路线的行程,早已脱离了最开始的导航规划。期间,胡广曾被多次劝返,但他继续行驶在不同的道路上,高速、国道、省道,甚至是乡间小路,不停地变换道路。

  正常14个小时路程,此次耗费了45个小时。这趟返京路,完全超出了胡广的预料。“好在一路上,有妻子和女儿的陪伴,并不寂寞;特别是在自己疲惫时,妻子能替换自己驾驶,否则很容易疲劳驾驶。”

  “45小时不是开车时长,是整个行程的时间。” 胡广解释道,期间在服务区睡过觉、旅店过过夜。回顾整个行程,有担忧,也有恐惧,但更多的是一种急促感,想早点到达北京的焦急心理。

  “现在回想起来,有一点‘人在囧途’的感觉”,胡广开玩笑道。

  “如果可以重新选择,我依旧会这样做!”

  以下是乐居财经与胡广对话内容节选

  乐居财经:一路上有让你感动的人或者事吗?

  胡广:就是从江苏被劝返,下了高速之后,问了好多人,怎么才能上高速,因为第一次接触,毕竟是陌生人,问了很多人也没问到。其中有一个将近60多岁的叔叔,他原来正好是跑运输的,对交通路线比较了解,特别详细的为我指了路。

  当时也没有留电话,其实我挺感激的,如果没有他的帮助,可能当时回北京不会那么顺畅。

  乐居财经:回到项目后,遇到了哪些棘手的问题?

  胡广:第一,缺乏防疫物资,比如口罩、84消毒液、酒精等;第二,到岗率不足,由于交通管制的原因,好多员工无法返岗;第三,就是家人的担忧,在我返岗后,妻子对我千叮咛万嘱咐,说到了项目就不要再出去了,就在项目老老实实待着。

  其实我内心知道,既然到了项目,不可能不出去,因为好多事情需要去沟通,去处理。

  乐居财经:小区管控这块,有遇到困难吗?

  胡广:问题还不少。比如刚开始入口管控的时候,很多业主不理解,说自己买的房子为什么不能进去。

  我们这个项目,居住的老人居多,子女们多工作或居住在北京,平时都是周末过来照看一下老人。但是疫情最开始阶段,京津冀没有互通,需要隔离14天才能进出小区。所以,很多业主的子女们来了以后,却不能进去看望父母,与我们物业颇有争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