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結束了將近70多年,在這七十多年的時間裏,我們反思戰爭,戰後重建,更加的熱愛和平。在二戰結束以來,軍工的發展也是日新月異,各種先進的武器裝備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在國際軍事舞臺上角逐。不過,還是以美軍的實力最強,這是不可質疑的。


在二戰的時候,美軍就有實力能夠在太平洋上和日軍進行航母大戰,用艦載機互相攻擊,把日軍的海上力量給消滅的七七八八,從而加快了日軍投降的進程。據統計,太平洋戰場上美軍投入航母八十多艘 ,日軍航母有七十多艘,最後全被美軍給擊沉了。那時候可以說是航母遍地跑,而如擁有一艘航母都是自豪,爲什麼會有如此之大的差距呢?


我們要知道,二戰時期的武器裝備是和現在沒有辦法比較的,不管是裝備的製造,還是裝備的火力,性能,安全係數都遠遠比不上今天的裝備。就航母而言,我們先來說說航母的本身艦體,在二戰時期,航母主要的作用就是用來起降艦載機,除此之外還可能會擔負運兵的任務,一個字,就是體積大,甲板寬闊。那時候,美軍可以七天下水一艘航母,那可是經過運煤船改裝之後的,既可以起降艦載機就行。所以在短時間內,可以擁有衆多航母。


而今天的航母,要防空,艦載機,指揮等各種功能於一體,工藝複雜,作戰要求高,製造技術要求更精湛,所以造起來不僅需要時間,還需要技術。其次,我們再來看看航母主要的作戰功能,就是艦載機。二戰時期的艦載機,基本上是以螺旋槳噴氣式戰鬥機爲主,高度低,起飛速度慢,作戰的時候自動化程度低,要是用現在的戰鬥機相比,一架殲20就可以吊打十幾架二戰時期的戰鬥機。由此,我們可以知道艦載機性能的提升,要求航母質量必須過硬。


航母作爲一個海洋大國實力的象徵,能夠建造航母就代表着工業的強大,科技的先進,經濟實力的雄厚,更多的是擁有海洋威懾能力。現在的航母與二戰時期的航母不可同日而語。所以二戰時期的航母能夠遍地跑,而現在的航母就是金疙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