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文章第5天,粉絲人數達到50人非常開心,謝謝大家支持!今天聊一下跟腱斷裂~

跟腱斷裂在臨牀工作中經常遇到,多見於運動外傷時,斷裂時可聞及“嘭”的悶響,NBA的科比、杜蘭特、考辛斯等球員均經歷此大傷,傷時瞬間小腿及踝關節無力摔倒,患者自訴跟腱處被一棍子敲打一般,小小跟腱斷裂,卻使得衆多超巨逐漸淡出衆人視線,那是因爲跟腱斷裂後常以瘢痕癒合爲主,導致運動能力下降、功能障礙,患者康復後運動能力往往大不如之前,賴以生存的彈跳及運動能力下降,復出後往往不盡人意。

1.跟腱的基本結構及生物力學~

跟腱實質中90%的成分是由Ⅰ型膠原蛋白(含原纖維、纖維和纖維束的層級結構)與小分子基質(如蛋白聚糖)組成。雖然彈性蛋白僅佔跟腱乾重的2%,但它對跟腱的機械性能至關重要;跟腱損傷後,腱結構受到破壞,載荷機制也隨之消失。肌腱中的細胞90%~95%是腱細胞和成肌腱細胞,剩餘的5%~10%由軟骨細胞、腱鞘滑膜細胞、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和小動脈的平滑肌細胞構成[1]。

跟腱的排列結構與其力學性能直接相關。因此,只有瞭解正常跟腱的基本結構,才能對跟腱損傷和不癒合的病理機制進行研究。一般情況下,跟腱可以被視爲一種不均勻的非線性纖維的複合體,主要由膠原細胞外基質和非膠原分子組成。脫水後的肌腱主要是由縱向的膠原纖維組成,在成熟的肌腱中最主要起着承擔負荷的作用;在肌腱最基本的結構中,高度一致的膠原纖維結構在其纖維走行方向上有着很高的強度;由於肌腱纖維呈捲曲波浪形,偏光顯微鏡下可觀察到肌腱表現爲週期條帶狀,這種特性從宏觀到納米層面都得到體現。在低負荷的情況下,跟腱的應力應變曲線呈非線性。而在高負荷但跟腱尚未斷裂之前,其應力應變曲線呈線性。雖然跟腱作爲具有黏性和彈性的複合材料,可以存儲和釋放能量,但實際上其彈性特性占主導地位,這些彈性結構在斷裂之前最大可承受89MPa的負荷,這使得跟腱能夠提供強大的爆發力。

跟腱解剖

2.跟腱解剖及血液供應~

跟腱是人體最長最堅韌的肌腱,成人跟腱長10-15 cm, 周徑1-1.5cm,由腓腸肌和比目魚肌的肌腱在足跟上方融合形成,起源於小腿中部,由上到下逐漸增厚變窄,且踝後部最窄,至跟骨結節上4cm處向下又逐步展闊,止於跟骨結節後下方中點。跟腱的血液供應主要來源於腱-腹聯合部、肌腱-跟骨結合部和腱周系膜組織,其中腱周系膜組織的血液供應主要來自腓動脈,腱-腹聯合部及腱-骨聯合部主要由脛後動脈供應,而跟腱中段主要由腱周系膜組織供應。跟腱的解剖學特點及血液供應決定了跟腱中段是跟腱損傷的好發部位,中段斷裂佔跟腱斷裂的72%~73%。跟腱中斷再具體點,即跟腱止點上方2-6cm處血管分佈相對稀疏, 易發生腱性結構的缺血退變, 跟腱的撕裂、斷裂多發生於此段。

筆者遇到10例左右跟腱斷裂病人,斷裂部位絕大多數位於中段,這與其解剖結構及受力決定,這與跟腱中段膠原纖維排列紊亂、形態學異常、跟腱細胞過度增生及血管稀疏有一定關係。

3.跟腱斷裂病因~

運動中的超負荷張力是跟腱斷裂的直接原因, 而諸如跟腱退行性改變、結締組織病以及治療中使用了糖皮質激素、喹諾酮也是重要影響因素, 此外還包括直接外傷等。損傷機制包括前足負重伸膝狀態下的後足突然離地、踝關節中立位下突然背伸等。

跟腱斷裂

診斷篇、治療篇及康復篇,已經陸續完成更新!

原創文章持續更新,如果喜歡,歡迎關注後轉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