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王世達】

自去年8月以來,印度不斷採取措施,單方面改變克什米爾現狀,持續加劇地區局勢緊張。

回顧歷史不難發現,印度在包括克什米爾在內的邊界問題上,經常片面強調自身利益和訴求。克什米爾歸屬問題系印巴矛盾核心所在,始於1947年的印巴分治。根據1947年英國殖民當局制定的“蒙巴頓方案”,印度教徒居多數的地區劃歸印度,穆斯林佔多數的地區歸屬巴基斯坦。

但對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卻規定由王公土邦自己決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保持獨立。這導致克什米爾歸屬問題在印巴分治時未能得到解決。

印巴獨立之後,迅速因克什米爾開戰。印度控制了克什米爾地區大約2/3的土地與3/4的人口。巴基斯坦控制了另外1/3的土地與1/4人口。這次停火奠定了後來雙方在克什米爾的控制範圍。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包含三個部分,即以印度教徒爲主的查謨、以穆斯林爲主的克什米爾谷地和以藏傳佛教徒爲主的拉達克地區。

然而,自被印度控制以來,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形勢就從未平靜過,佔據當地人口多數的穆斯林與印度當局不斷爆發衝突,始終存在分離主義傾向,近年來更是愈演愈烈,成爲印度當局的心腹大患。

對此,印度當局始終採取高壓政策,甚至“肉體消滅”帶頭反印分子。例如,2016年7月8日,印度軍隊在印控克什米爾地區打死反抗印度當局的“聖戰者組織”重要領導人布爾汗·瓦尼。這導致印控克什米爾民衆大規模抗議,並與印度安全部隊爆發激烈衝突,導致嚴重人員傷亡。巴基斯坦當局就此作出強烈反應,印巴關係由此再次喫緊。

9月18日,地處印控克什米爾烏里地區的一座軍營遭到襲擊,17名印軍士兵死亡,另有30多人受傷。印度認定“穆罕默德軍”是此案元兇,並指責巴基斯坦軍隊持續利用“穆罕默德軍”等組織與印度爲敵。

9月29日,印軍高調宣佈越過克什米爾控制線對巴基斯坦一側實施“外科手術式打擊”。巴基斯坦政府否認印方越界,並對印度表示強烈譴責。巴基斯坦軍隊舉行大規模空軍演習,強調已經做好了一切軍事準備。一時間,有關印巴全面開戰的威脅不絕於耳,甚至出現核戰爭威脅言論。

2019年的2月衝突中,巴基斯坦軍方聲稱擊落2架印度飛機,俘虜1名飛行員。圖片來源見水印

再如,2019年2月14日,印度“中央預備警察部隊”車隊在印控克什米爾普爾瓦馬遭自殺式襲擊,導致44名軍人死亡。印方在事發後短短半個小時就指責巴基斯坦當局爲此次襲擊負責。

2月26日凌晨,印度空軍12架幻影-2000戰鬥機在預警機、加油機等支援下越過印巴控制線,對巴基斯坦境內巴拉克特(Balakot)等地發動空襲,作爲對14日遭襲的報復。27日,巴基斯坦空軍越境對印控克什米爾發動空襲,此後與印軍追擊戰機空戰,擊落入侵巴基斯坦領空的印軍戰機,並俘虜1名印軍飛行員。

此輪印巴空戰是1971年印巴第三次戰爭之後的首次,也是1999年卡吉爾衝突以來印巴空軍編隊規模的正式對抗,更是印度首次對巴基斯坦實施所謂“冷啓動”戰略。此例一開,印度未來以“冷啓動”對巴頻繁動武可能性大增,巴在重壓之下可能被迫使用戰術核武器予以還擊,印巴爆發全面戰爭和核戰爭的可能性不降反增。

2019年8月5日,印度政府宣佈廢除授予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即原“查謨和克什米爾邦”特殊地位的憲法370條款,成立“查謨和克什米爾”以及“拉達克”兩個聯邦直轄區。印度此舉單方面改變克什米爾現狀,嚴重威脅地區和平與穩定。

首先,對巴基斯坦和中國的主權構成挑戰,導致印巴關係、中印關係更加複雜。

對於巴基斯坦而言,克什米爾歸屬事關巴基斯坦立國之本。巴基斯坦以“南亞穆斯林的家園”立國,克什米爾作爲穆斯林人口占多數的地區,巴基斯坦認爲理應加入本國。印度單方面改變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地位,導致巴基斯坦舉國上下羣情激憤,印巴軍隊在克什米爾控制線附近排兵佈陣,高強度對峙持續至今。

與此同時,巴基斯坦當局在國際和地區場合,頻繁要求國際社會關注和介入克什米爾問題,尤其是指責印度當局在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大規模侵犯人權,嚴重影響印度的國際形象。

對中國而言,印度方面“地圖開疆”,將隸屬於中國新疆和西藏地方管轄的部分地區,劃入其所謂的“拉達克”聯邦直轄區,將巴控克什米爾地區劃入其所謂的“查謨和克什米爾”聯邦直轄區,這等於強行將中國拉入了克什米爾爭議問題,刺激中巴在克什米爾問題上做出反制行動,大大增加了中印邊界問題解決難度。


正如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會見印度外交部長蘇傑生時指出,印方的舉措挑戰了中方的主權權益,有違雙方關於維護兩國邊境地區和平安寧的協議,中方對此嚴重關切。印方的舉措對中方不產生任何效力,更不會改變中方對相關領土行使主權的事實和進行有效管轄的現狀。

其次,以國內立法否認聯合國決議將克什米爾作爲有爭議地區的認定。1947年,印巴圍繞克什米爾歸屬開戰,聯合國展開積極調停,僅1948年就圍繞克什米爾問題通過了第38、39、47和51號決議,此後又通過了若干決議。

上述決議明確表明,聯合國認定克什米爾地位尚未確定,是國際社會認可的爭議地區。印度以國內立法實質性改變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地位,將其作爲一般的國內省邦單位對待,此舉顯然違背聯合國決議,單方面改變克什米爾現狀。

正因爲如此,2019年8月16日,聯合國安理會舉行克什米爾問題非正式閉門磋商會議,聽取了聯合國祕書處就克什米爾局勢和聯合國印巴軍事觀察組工作情況所做的通報,這是聯合國安理會50年來首次舉行有關克什米爾的專門會議。聯合國祕書長古特雷斯表示,查謨和克什米爾的最終地位將根據《聯合國憲章》通過和平手段解決,呼籲各方不要採取可能影響查謨和克什米爾地位的步驟。

巴基斯坦常駐聯合國代表表示,這次會議從根本上否定了印度有關查謨和克什米爾是印度內部事務的說辭。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表示,克什米爾問題是印巴之間的歷史遺留問題,安理會相關決議認定克什米爾地位未定,是國際公認的爭議地區。克什米爾問題應當根據《聯合國憲章》、相關安理會決議以及雙邊協定,以和平方式妥善解決。這是國際社會的共識。印方修憲改變了克什米爾地區的現狀,引發地區緊張。中方對當前克什米爾局勢表示嚴重關切,反對任何使局勢複雜化的單方面行動。

印度企圖以武力手段攫取領土註定失敗

近年來,印度當局在包括領土爭議在內的一系列重大問題上一意孤行,反映出當前印度國內印度教民族主義大行其道,印度當局和戰略界已經被所謂“雙重自信”衝昏了頭腦。

一方面,2014年和2019年,印人黨連續兩次贏得議會多數席位,結束了此前印度政治生活持續幾十年的“朝小野大”懸浮議會局面,國內政治地位空前鞏固,傳統大黨國大黨凝聚力下降,號召力削減;曾一度在印人黨和國大黨之外扮演第三股政治勢力的左翼政黨陷入低谷,選情低迷;只有深耕地方的地方政黨尚能在局部勉強與印人黨交手一二,但在全國範圍則鞭長莫及。這導致秉持激進印度教民族主義的印人黨政治自信空前。

另一方面,美國等一些西方國家從意識形態角度出發,爲了對沖中國舉世矚目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成果而力捧印度,“屁股決定腦袋”,罔顧事實爲印度大唱讚歌。2017年以來,美國特朗普政府大幅調整國家安全戰略,出臺“印太戰略”打壓中國的發展勢頭,爲此更是把印度作爲香餑餑,不僅大肆拉攏讚美,而且對印度當局在印控克什米爾地區濫用武力等種種不當行爲視而不見。這又刺激了印度的戰略自信爆棚,自認爲“印度大國地位是天命所歸,其他國家承認就好”。

然而,無論印度怎麼“自信”,怎麼自我感覺良好,企圖以武力手段攫取領土註定要遭到失敗。例如,1947年,印度通過第一次克什米爾戰爭攫取了印控克什米爾地區,但卻導致印巴在克什米爾控制線附近長期重兵對峙,牽扯了大量軍事、經濟和外交資源而嚴重影響國內經濟發展和現代化進程。更爲嚴重的是,此次戰爭導致印度和巴基斯坦自誕生之年起便成爲生死對頭,根本無法將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這一南亞西部地區整合入自身發展戰略,無法將南亞整體作爲其大國之路的戰略依託。

希望印度政府和戰略界能夠從歷史中汲取教訓,不要再浪費寶貴的和平發展機遇,與地區國家相向而行,通過談判協商解決與中國、巴基斯坦、尼泊爾等國的領土爭議問題,進而爲“有聲有色的大國夢”“印度夢”等等營造一個良好周邊環境。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