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50元/㎡和300元/㎡的地暖,到底有啥區別?

正有房屋裝修計劃的朋友,面對琳琅滿目的地暖工程商報價,有的只要50塊/平米,有的卻要300塊/平米。

今天咱就來聊聊,300塊/平米的地暖到底貴在哪裏,好在哪裏,有什麼區別。

第一:好地暖貴在專業設計

任何工程第一步要做的都是設計,如果在設計階段出了錯,後面就是一步錯、步步錯。

如何判斷設計是好還是壞要看盤管的迴路設置、管距、分集水器安裝的是否方便合理等。

地暖在制熱時,熱水流過管道,將地面升溫,這個過程中水溫是逐漸下降的,如果迴路過長,那麼水溫下降的太多,迴路後半段的制熱效果就會很差。

杭州的一位客戶章先生就喫了設計不專業的苦。張先生是北方人,不習慣南方溼冷的冬天,於是給家裏裝了地暖。

結果使用時,別的房間效果都還可以,而面積比較大的客廳一直不熱,靠近落地窗的地方更是特別冷。

技術人員上門解決時才發現,客廳面積將近40㎡,沒做分區處理,直接用了一組地暖管路,導致平均水溫很低,制熱效果差。

此外由於採用的S型布管,導致水溫分佈不均,靠近落地窗的位置是盤管末段,水溫很低,而落地窗處熱負荷最大,人體與外玻輻射散熱量也大,導致靠近落地窗處寒冷刺骨。

好的設計一定會注意控制各回路長路:

太短了不僅造成管材浪費、還導致後期運行流量大水泵能耗高,甚至回水溫度過高機組頻繁啓停等;

太長了水溫下降得快,房間溫度分佈不均,局部制熱效果差。

通常PE-RT20管最長迴路管道不超過100m,與最短迴路相差不超過30m,這就要求每個迴路所覆蓋的區域儘可能相近。

盤管的間距通常爲100~300mm之間。根據工程經驗值,一般16管道間距爲150mm,20管道間距爲200mm。

對於靠近外牆、落地窗處,冬季熱負荷大的區域,應選擇適當加密盤管,保證制熱效果。

第二,好地暖貴在材料

材料是大家都會關心的話題,直接關係到後期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壽命。

由於地暖是預埋的地板下面的,房子的使用壽命是40~70年,而地暖工程如果材料選擇不好,可能5~10年就要面臨拆除地面、重新裝修的尷尬局面。

以某項目的材料清單爲例,地暖材料主要分爲地暖管主材、保溫板、分集水器、控制器、其餘輔材等。

用的材料數量不一樣價格會不同;同種材料用的材質不同,價格也不相同;同種材質不同品牌價格更是天差地別;即便是同品牌同材質,區域不同,價格也會稍有波動。

比如管道的主材,便宜的PERT管只要一兩塊一米,好的PEX管材則要十塊左右,甚至可以做到三年不需清洗。按每平方米鋪7米管來算,每平方差價就要70塊!

比如保溫材料,便宜的擠塑板,尺寸1×1.2m,只要10塊左右,而質量好的地暖模塊,每平米要50塊左右,極大保證施工質量,保溫這一項每平米差價將近40塊!

比如控制器,便宜的控制器只用一個,幾十塊;好的控制器一套要用5、6個,每個400塊,每個房間獨立控制更省電,這樣一來每平米差20塊!

因此在材料選擇這樣的關鍵節點,必須全面把關,以防大價錢買了便宜貨。

第三,好地暖貴在工藝

施工是整個地暖工程的重頭戲,隨話說三分產品、七分安裝,再好的材料,都得有相應的良好施工來配合!

施工不專業,可以把300塊的好材料裝出30塊的差效果。

筆者接觸過某貴陽地區經銷商,曾經做過經典反面教材,爲了壓低造價,沒有鋪設擠塑板,結果熱量全都通過樓板傳到了樓下。用戶每次開地暖,自己房間不熱,都給樓下鄰居用了。

以北京地區某項目爲例,常見的溼式地暖施工步驟依次如下:

好的地暖一定會注意以下幾點:地面預先找平,保證內部嚴密性絕熱材料連接處貼鋁箔,保證熱量不散失牆邊貼邊界保溫條,連接處做搭接進門處、面積超過30㎡、長度超過6m的區域,設置伸縮縫直管段每隔400~500mm,彎曲管段每隔200~300mm,進行卡釘固定管道上下用硅晶網做結構加固及固定回填水泥砂漿攪拌充分,回填均勻、嚴密分集水器下方管路做套管,避免局部過熱進行兩次打壓試驗,保證管路氣密性

綜合來看,好的地暖工程,一定是包括了專業的設計、可靠的材料和良好的施工工藝!

而地暖的價格更是受到商家水平、材料好壞、地域差異等影響,出現50塊每平米和300塊每平米的區別,也就不足爲奇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