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已至年中,大学生们早已从此前假期无限延长的窃喜,变成无限的忧虑和遗憾,尤其是毕业生们。微博"随时随地发现新鲜事",变成了随时随地发现"最惨大学生"

毕业生大学生活的最后半年,就这样在"无限期"寒假中眼看着迎来了不属于自己的暑假,放下手机只叹:太难、太卑微。最后大学时光的流程:论文答辩投简历,面试签约美滋滋。如今就只剩下:在线答辩云毕业,规定时间卷铺盖。云答辩、云毕业、云合照,方便了太多,更是遗憾了太多。

对于毕业生来说,云毕业之后的"致命效应",不是报复性消费,而是众多企业的"报复性缩招"。

"毕业就是失业"、"毕剩客"等言辞"咄咄逼人",掌握就业形势走向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期,小编就带大家看看《20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和《2020年大学生就业力报告》。

《20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

麦可思研究出版的《20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数据显示,全面放开二孩及现代家庭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带动了幼儿与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等相关职业需求的增长。随着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等快速发展,以电子竞技、在线教育培训等为代表的新兴职业也成为应届毕业生就业增长点。

从就业比例来看,中小学教育、财务/审计/税务/统计、行政/后勤三大类职业是毕业生选择最多的。

在这就业比例最高的10大类职业中,互联网开发及应用的平均收入是最高的,但是随着各方面政策的出台和行业全方面的发展,互联网、计算机等相关职业,虽仍是高薪职业行列,但已经不是毕业生们扎堆选择的职业了;从事医疗保健/紧急救助相关职业工作的,与毕业生的专业相关度最高,毕竟医学类职业不像很多其他行业,可以专业不对口选择工作。

纵观近几年的比较热门职业的就业增长比例,2019届毕业生在这5个职业类的就业比例比2015届分别增长了1.4个百分点、1.0个百分点、0.8个百分点、0.8个百分点、0.7个百分点(按照图中表格从上到下的顺序),中小学教育增长最多,其次是媒体/出版,增长比例都在1个百分点以上。

岗位需求增长较多与其相关行业发展有关。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及与电商行业的繁荣,不仅促进了互联网相关职业需求的增加,也间接使得其衍生行业相关职业需求的增加,如交通运输、媒体/出版等。随着提高教师待遇和教育质量等相关政策文件的发布,今年或将有更多大学毕业生投身教育业

《2020年大学生就业力报告》

4月底,中国人民大学就业研究所联合智联招聘发布了《2020年大学生就业力报告》。下面我们从毕业生期望薪酬、期望行业、就业景气最好和最差的行业等方面来了解一下。

都说"毕业不算坎,就业才是难",毕业生在进入社会前,那个不是雄心壮志,薪酬自然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报告中显示,毕业生的平均期望薪酬为6930元,期望最多的薪资是5000-6000元和4000-5000元;总体来看,大多数毕业生的薪酬期望值都是在10000元以下的。

而毕业生们平均期望薪资最高的5个行业,分别是互联网/IT、汽车、金融、制药/医疗、电子/通信,这和上文所提到的蓝皮书中的数据也基本吻合。

薪酬满意了,如果行业也能合心意就更好。在2020年应届毕业生们的心目中,IT/通信/电子/互联网、文化/传媒/娱乐/体育、商业服务等行业依旧是最心仪的工作方向。看来,新经济行业依旧是毕业生们青睐的方向,科技含量高、发展空间大、薪资待遇好,这些行业就成为了新一代求职者的最契合需求。

但是,毕竟期望和显示总会有差距,最优选实现不了,免不了就退而求其次,所以期望行业分布便会和实际的就业比例出现偏差。

《2020年大学生就业力报告》中还展示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景气最好和最差的行业。排名中,中介服务、教育/培训/院校、房地产/建筑/建材/工程、互联网/电子商务、保险等行业排在前列,医药行业也在此次新冠疫情的影响下表现出较好的趋势。而在就业景气较差的行业中,很多都是比较传统的行业,大多也都不是新经济及衍行业,发展、薪资等原因大概也是这些行业"不受欢迎"的原因。

疫情之下,社会各方都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虽然有所波及,但企业基本上也都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此外,研究中发现,兼具新型和传统型的复合型职位,对于人才的"软技能"(沟通能力、管理能力、领导能力等)要求更高,所以对于高校人才来说,不仅要培养相关职业技能,这些能力的培养与锻炼也是必不可少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