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职场中,急功近利是人的致命弱点,所以要谨慎选择跳槽

跳槽是绝大多数职场人士在职业生涯中极有可能经历的事情。当职称、待遇等没有得到提高,而自身的发展前景也遇到了瓶颈,难以突破的时候,选择跳槽是很多人都会做的决定。跳槽可以让跳槽者接触到不同的行业、岗位,感受到不同的企业文化、不同的团队理念,也可以让人从不同的角度来全面透彻地了解自己的能力。不可否认,跳槽会给跳槽者带来机遇,但机遇与风险永远都是一张纸的正反两面——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为追求升职加薪而跳槽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一信条也是很多职场人士的生存逻辑。卧槽带来的升级加薪机会要经过一段漫长的时间才能达到,有的人不能够忍受这段看似漫长的时光,因而选择跳槽这一看似是升职加薪捷径的方式来实现华丽的转身。但是跳槽真的能够让人实现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华丽转身吗?许多事实证明这是不确定的。其实,跳槽只是职场人士在职业生涯中遇到的十字路口,向左,向右,向前,向后,一定要仔细考虑,因为一旦选错了前进的方向,就会与自己心中的目标渐行渐远。

张毅 1996 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通信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了一家通信公司。这家通信公司技术力量雄厚,效益也不错,因而当张毅知道自己可以在这家公司上班时,心情非常愉悦。刚出大学校门,壮志凌云,颇有指点江山的气魄,张毅就在这家公司踏实地干了 7 年。在这 7 年当中,张毅顺利地评上了工程师,而且被作为核心骨干参与并主持了许多工程项目,成为公司人人称赞的专家。但是,公司职位的升迁提拔都是论资排辈的,员工需要工作一定年限才可以得到升职的机会,而能力根本不是升职的决定性因素,对于年轻气盛又有才干的张毅来说,这种“潜规则”无疑阻碍了他的发展。张毅认为自己能力出众,但是却要在一些没有实力又拿高薪水的“老家伙”手下工作,再想到自己的能力无法得到施展,心中就越发觉得郁闷。终于,张毅不顾公司高层的多次挽留,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辞职,奔向另一家公司的怀抱。

张毅跳槽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外资企业做企划工作。由于张毅的文笔特别好,再加上总监特别喜欢他的风格,于是很快他就适应了新岗位。张毅工作得特别开心,他在心中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 5 年之内成为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有了这样一个目标,他工作起来特别有动力,干劲十足。但是好景不长,在他跳到这家公司的第三个年头,企划总监跳槽了,新来的总监行事风格与之前的那位总监大不相同。新上任的企划总监不仅不喜欢张毅的风格,而且为人要求严格,事事追求完美,总是挑张毅的毛病。就这样,在新总监手下干了半年之后,张毅终于因难以忍受而辞职了。

张毅这次跳槽到一家中美合资企业从事广告策划工作。刚开始的时候,这家公司的效益很好,可是不久就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公司的运营受到剧烈冲击,业务量大幅下降。张毅这次并没有立刻辞职,而是吸取了第一次跳槽失败的教训,选择与公司同舟共济、共渡难关。终于,公司暂时从金融危机中恢复过来,张毅也因为对公司忠诚而被提拔为企划总监。但是不久之后,因为董事长的一次错误决策使还没有从金融危机中完全恢复过来的公司又陷入了新一轮危机。这次公司没有像第一次那么走运,不久就倒闭了。张毅不但没有获得加薪,反而成了一位失业人士。

到现在 5 年过去了,张毅在一个用人单位与另一个用人单位之间徘徊,仍然没有找到一份可以做得长久的工作。当他又遇到第一家公司的同事时,发现老领导已经全部退休了,各级管理人员与技术负责人员都是和他同期进入公司的人,能力一般的被提升为子公司的副总经理,而混得最差的也是主任工程师。反观自己已经是快 40 岁的人了,可是还在到处奔波,无处生根。这一对比,张毅开始对自己当初跳槽的决定感到无比后悔。因为跨行业跳槽,他离开了自己最熟悉、最精通的行业,没有一点优势,以至于到现在还是一事无成。

张毅的跳槽非但没有令他升职加薪,反而令他越跳越糟糕。张毅将跳槽当作升职加薪的捷径,但在这条“捷径”上,许多人会渐渐迷失自己。跳槽与投资一样,虽然会带来很大的收益,但随之而来的风险也是非常大的,尤其是跳槽过程中还有很多短期内观察不到的隐患,它们会像定时炸弹一样爆炸。由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转变,不一定非得通过跳槽来实现。要想实现薪资职位的“三级跳”,必须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地慢慢来实现。要想成为职场最后的赢家,就绝不能因为一时的高薪诱惑而轻易跳槽,破坏职业规划的可持续性。

詹妮弗·威廉姆斯就职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家 IT 公司,是该公司的程序员,月薪达到 12.5 万美元,日子可以说过得有滋有味。詹妮弗在工作之余还喜欢旅游、美容、品茶,生活过得还算惬意。然而,舒服地在这家公司工作了两年之后,她发现自己的薪水还是 12.5 万美元左右,而且由于行业性质影响,薪水在今后将不会得到太多的增长。在加州,这个工资水平根本不能够让詹妮弗过上更好的生活,再加上 IT 公司人才济济,比她能力强的大有人在,她的职位根本没有上升的空间,于是,詹妮弗开始琢磨要不要跳槽到其他公司。

就在这个时候,一家猎头公司找上了詹妮弗,想要将她挖到一家小的技术公司担任副总经理一职。如此一来,不仅詹妮弗的职位得到了提升,而且待遇也得到了大幅提高。于是,詹妮弗毫不犹豫地递上了辞呈,然后简单地收拾了自己的东西,就急冲冲地到新公司上任去了。

让詹妮弗始料未及的是,这家公司知名度低,开发的产品销售量不尽如人意,前景一片暗淡。她上任之后,不仅要做技术方面的工作,还要兼做销售工作。但是詹妮弗并不擅长销售,她的口才不好,与其他公司谈判的时候不能为公司争取到最大的利益。公司的销售工作没有做好,而研发出来的产品堆积如山,公司的运营因此受到很大影响。在此情况下,公司高层承诺给她的高薪也打了折扣。不仅如此,董事长为了让公司能运营得更好,还每天都要求她加班,但又不付给她加班费。

詹妮弗当初之所以会跳槽,就是因为想要一个更好的发展前景和更高的薪酬待遇,但是她跳槽之后的情况却比以前更加糟糕,生存都快要成问题了。跳槽后的这段日子,她感到无比焦虑,对于自己的未来也很迷茫,她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才能从这种糟糕的境况中解脱出来。她在考虑是继续留在现在的公司还是再次跳槽,她也在考虑要不要找机会回以前的公司,可是她不确定以前的公司会不会再聘用自己。

跳槽虽然一度成为帮助詹妮弗实现升职加薪愿望的捷径,但是没有做好规划就贸然跳槽,她最终吞下苦果。想要通过跳槽实现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转变,跳槽者就必须做好职业定位,充分分析自己的内在职业取向和个人价值,并且要对新公司有一定的了解:了解新公司的企业文化、企业实力、团队理念等。此外,还要分析自己即将要从事的岗位,了解工作职责和任务。如果是跨行业跳槽的话,就应该对即将要进入的行业做好充分的调查和全面深入的了解。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应对跳槽之后的种种挑战。

可是,在目前的跳槽大军中,有超过六成的人是像詹妮弗一样盲目的跳槽者。这些盲目的跳槽者因为眼前的高薪诱惑,在没有全面细致地做好职业规划的情况下就冲动地跳槽,或者因为一时感情用事,不计后果地从卧槽者变成跳槽者,而其结果,很多人不是在频繁的跳槽中迷失自我,就是将在职场上积蓄起来的工作经验一点点地归零,工作热情也逐渐消磨殆尽,如此下去,职场这条路只会充满黑暗。

因此,急功近利是职场人的致命弱点,这种弊端让员工轻易地跟现在的公司说再见,张开双臂拥抱那些会给自己带来短期利益的公司。但是,这些眼前的利益是难以持续太久的,而且在不断的跳槽中,职位不会越跳越高,反而会将积累的有效经验清零。真正接触一个行业、一个岗位,必须经过一段摸索的时期。跳槽会让这段摸索的时期无限拉长,让自己处于“试用期”的时间加长。员工卧槽,由于不需要经历不断奔波换公司的历程,所以处于摸索期的时间会大幅减少,过了“试用期”,经验会得到积累,工作能力也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这种类似于揠苗助长的跳槽虽然可以让“禾苗”暂时长高,但是最终却会令禾苗快速死去,这种人为拔高的“障眼法”与顺应自然的生长方法相比,哪一个更好不是显而易见吗?跳槽与卧槽孰好孰坏,其实也可以按照同样的标准来对比。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境遇是人人艳羡的,但是,频繁跳槽却犹如揠苗助长般并不能够让跳槽者真正实现身份和价值的华丽转变。卧槽不会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却会让员工拥有实实在在的升值体验。如平地建高楼一般,地基打得牢固,地上高楼自然能够历经风雨;忍受不了“打地基”带来的枯燥与烦闷,而决定走捷径去建空中楼阁,那最终迎来的只会是楼阁面对风雨随时坍塌的命运。为了职业的长远发展,为什么不用最大的耐心和毅力来面对工作中的不如意呢?不轻易跳槽,让卧槽成为常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工作的挫折与成功,那么你最终一定会迈向升职加薪的大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