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組織及時拉我一把。” 瀘州市江陽區況場街道普潮村幹部袁某某說,一年前受到處分時,情緒一度跌落谷底,但通過教育回訪,她逐漸重拾信心,踏上了新徵程。

暖心回訪 解心結

“2019年6月,我因違反廉潔紀律受到黨內警告處分。那段時間,我感到特別迷茫,也曾想過自暴自棄。”袁某某回想起剛被處分的時候,心理壓力特別大,覺得丟了臉面,幹工作也沒有精氣神。

得知這一情況,爲了解開袁某某心裏這個“疙瘩”,江陽區紀委監委派人來到普潮村,對她進行回訪談心。

“她平時工作很積極,出了此事,消沉了一段時間。我們在回訪中鼓勵她重新振作,處分不是終點,不要因爲一次處理就無心工作,要用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負責袁某某教育回訪工作的況場街道紀工委書記王強說。

據悉,該區紀委監委於2019年5月印發了《關於加強對受處分人員教育回訪工作的通知》,積極探索實行教育回訪機制。截至目前,已對126名受處分幹部開展了教育回訪。一次次暖心回訪,幫助一個個“跌倒幹部”解開心結、輕裝上陣,重燃激情“再出發”,而袁某某就是其中一人。

江陽區紀委監委對受處分村幹部進行回訪。

“通過區紀委的回訪關愛,在我最困難的時候給了我溫暖和力量。組織這麼關心我,我沒有理由自暴自棄。我將扛起肩上的責任,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努力實現村強民富。”袁某某感慨地說,回訪喚醒了她的初心。她下定決心,今後將時刻自我警醒,切實履行職責,加倍努力工作,不負組織重託。

她是這麼說,也是這麼做的。

找回初心 戰疫情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袁某某義無反顧地扛起防控責任。剛做完膝蓋韌帶修復手術的她,從大年初一開始就一頭扎進了繁忙的抗疫工作中。數月來,儘管腿傷尚未痊癒,但袁某某卻從未下過“火線”,客運站、超市、農貿市場、路口卡點……哪裏需要守護,哪裏就有她的身影。

作爲普潮村“抗疫志願先鋒隊”的主要發起人之一,她帶領的志願者們成了村裏疫情防控工作的主力軍。他們既是卡口執勤員,也是衛生消毒員;既要對返鄉人員進行地毯式摸排登記、又要對全體村民開展全覆蓋宣傳勸導。

好多村民一開始並沒有重視疫情,依然串門、羣聚、不戴口罩。袁某某便日以繼夜、挨家挨戶的走訪,一次又一次的耐心勸說,最終做通了每位村民的思想工作,得到了大家的理解與支持,也爲全村、全街道確診病例“零發生”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鼓足幹勁 謀致富

往日的普潮村,主要產業是種植傳統紅薯,但是產量不高,畝產不到2000斤。爲了更好地發展紅薯產業,袁某某聯合230多農戶(其中貧困戶50戶)成立了瀘州市江陽普潮紅薯種植專業合作社,先後投入資金20餘萬元打造紅薯種植基地。

“我從事紅薯行業7年多時間了,對這塊有一定的經驗和基礎,爲了提高產量,我們專門引進了商薯19號、煙薯25號等新品種,畝產可達6000多斤,收成後加工成紅薯粉,銷往成都、重慶等地,經濟效益十分可觀。”對發展紅薯產業,袁某某信心滿滿。

在袁某某帶領下,村民發展產業幹勁十足,村裏紅薯越種越好、越種越多,村民的腰包也鼓起來了。如今,全村紅薯種植面積已發展到1000餘畝,2019年實現產值80餘萬元,比2016年翻了兩番,僅紅薯一項,就使全體村民人均增收1600元。

短短一年時間,除了發展產業,袁某某還完成了全村17塊公示欄更換、啓動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爲貧困戶“帶貨”推動消費扶貧等工作。

“守護村民安全健康是我的責任、帶領全村共同致富是我的使命,責任在肩、使命在前,我不能再消沉了,必須全力以赴。”從一蹶不振到孜孜不倦地工作,對年僅34歲的袁某某來說,“跌倒”是一種經歷,“跌倒”之後“再出發”,就是成長。

“處分不是目的。我們絕不能一‘處’了之,要切實做好‘後半篇文章’,既體現監督執紀‘力度’,又體現組織關懷‘溫度’,讓受處分幹部重燃幹事創業熱情。這既是對黨的事業負責,也是對基層幹部的關心愛護。”江陽區紀委副書記、監委副主任鍾菲表示,下一步,將持續深化教育回訪工作,使處分不再是執紀問責的終點,而是成爲受處分人員真心謀事、踏實幹事、努力成事的新起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