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看了外國人拍的中國姑娘,好想罵人啊。

紀錄片及圖片來源

《剩女 Leftover Women》

作者丨布吶吶

你是否覺得,一個大齡且單身的女人,會承受來自四面八方的敵意?

曾經,兩位以色列女導演拍攝的紀錄片《剩女 Leftover Women》突然在網上引起了熱議。

光看名字,就知道那是一種強烈的窒息……

(圖源:豆瓣)

01

她叫邱華梅,34歲,來自山東濱州的一個鄉村。

家中一共5個女兒,她是最小,也是唯一考上大學的人。

畢業後,她留在北京,成爲一名律師。

她是通過努力實現階級跨越的優秀女性,理應受到很多人的尊重和欽佩。

卻因爲揹負着「剩女」的身份,讓她所有的努力被貶得一文不值。

「剩女」是個令人噁心的詞彙。

在詞條裏,它的解釋是指已經過了社會一般所認爲的適婚年齡,但仍未結婚的女性,廣義上是指27歲以上的單身女性。

看,真是滿滿對現代女性的侮辱。

而每個被定義爲「剩女」的人,更是無法掙脫社會和家庭的敵意和偏見。

02

到了婚戀中介那,邱華梅說自己希望找一個接受過良好教育,並且尊重女性的人。

可是一個如此簡單的條件,卻遭到中介的委婉嘲諷:

“你不是美女,年齡真的很大了,婚戀市場你不要自欺欺人。”

“你要是選擇婚姻,你就不能選擇不生孩子。”

一個促成21世紀男女婚戀的紅娘,怎麼思維還停留在古代?

詫異。

在婚戀市場,本來只是男男女女談情說愛的地方,最後卻變成了一場資產評估和大型交易。

不管一個多麼優秀的女性,只要過了30歲,就變成了一件「殘次品」。

現實。

03

經介紹,邱華梅遇到了一個山東老鄉,一開始兩人還饒有興致地交談。

最後在關鍵問題上產生了分歧——

男生說:

“我希望在家庭裏做主導,不希望女生比我強太多。”

邱華梅很失落。

她最希望找到一個能尊重女性的人。

兩個人的關係是平等的,而不是誰去控制誰,或者誰去依附於誰。

後來,邱華梅又見了一個北京男生。

他坦言:

“如果自己交一個外地女朋友的話,壓力會比較大。”

也許是不甘心,也許是不想放棄。

邱華梅又去參加了一場相親會,邱華梅問:

“你想找什麼樣的女生?”

對面男生說:

“我已經過了戀愛的年紀,只想結婚。”

或許,成年人的世界,婚姻和愛情已經不能再劃等號。

在婚戀市場,大家看的都是出身、收入、工作……

反正,沒人願意談感情。

04

邵華梅每次回老家,更會受到家人的輪番炮轟:

父親說:

“以前爲了供你去北京上大學,我賣血都願意。我爲你上大學驕傲,可現在別人問我女兒結婚了沒,我都沒話說。”

母親說:

“你要是結婚了,我們也了卻了一樁心事,不用整天掛念着你。”

姐姐說:

“學傻了,真的是學傻了,你都不正常了,你太自私了。”

“不結婚就是判刑,不結婚再幸福也不叫幸福。”

遭到一番千夫所指之後,邱華梅出了一句話:

“要是我不結婚,我就沒有價值了是嗎?”

看得出,她絕望了。

同情邱華梅之餘,又深感憤怒。

判斷一個人價值的底層邏輯應該是能否思想獨立,能否經濟獨立。

可爲什麼到了女性這,就硬要變成結婚生子?

05

在這部紀錄片中,還有兩位女性也面臨着同樣的問題。

她叫徐敏,28歲,北京人,名校畢業,廣播電視臺的主播。

父母給她買了房,買了車。

這樣的條件,不愁找不到對象。

事實也的確如此。

可徐敏的關鍵問題,在於母親的約束。

曾經,徐敏相親認識一個男生,對方是東北人,英國留學,目前是北京的一名公務員。

可是,她母親一聽不是本地人就不樂意了。

在她母親心裏,女兒應該找一個工作穩定的本地人,外地人都是另有所圖。

當徐敏試圖去說服母親的時候,母親會把她懟到啞口無言:

“我給你買的房,買的車,你一點面子也不給我。”

這些話,再熟悉不過。

父母干預子女婚姻最常用的理由就是「爲你好」,「爲你付出了一切」。

而對於子女來說,一方面不希望父母的管束,一方面又享受着父母給予的物質幫助。

最後,子女的堅持,還是抵不過父母的道德綁架。

她叫蓋琪,36歲,是一名大學老師。

和邱華梅與徐敏不同,她已經擺脫了世俗的枷鎖。

她嫁給了一個比自己小很多,家在農村的男人。

並用一年的時間完成了生孩子,換工作等人生大事。

出嫁那天,母親說:

“結婚是千百年來的習俗,逾越不了,咱們還是要走常人走過的路。”

06

這部紀錄片選擇的三位女性都很有代表性。

邱華梅因爲要堅持找到真愛而單身,徐敏因爲總是被家人阻撓而單身,蓋琪因爲世俗的眼光選擇妥協。

影片最後,邱華梅選擇了去法國留學,從某種意義上說是逃離也是解脫。

臨走前她說:

“我好端端的人生過成了現在這個樣子,就因爲不結婚,過成了一種戰鬥和逃亡的生活。”

讓人心碎。

父母嫌她丟人,婚介所說她老,相親對象大男子主義……明明病態的是別人,爲什麼她要把一切錯誤歸咎於自己身上。

是不是隻有「結婚」,才能擺脫這病態的一切。

對於「妥協」的蓋琪來說,她的婚姻現在又是什麼樣的結局?

她說:

“沒有結婚之前,我覺得我的生活很快樂。結婚之後的生活沒那麼有趣,有時候也很枯燥。但是更幸福,更美好了一些。”

這種幸福,大概就是完成一項任務的釋然。

至於徐敏,她依然會繼續找尋。

但因爲自己和父母的經濟利益捆綁在一起,她必然會找到母親最滿意的那個人。

07

瞿同祖在《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中寫道——

“在古代中國社會,“婚姻的目的只在於宗族的延續及祖先的祭祀。完全是以家族爲中心的,不是個人的。”

可悲的是,在如今的文明社會,這種觀念依舊存在。

就像邱華梅去婚介所的時候,中介直言不諱地說她年齡大,不夠溫柔。

「年齡大」意味着生育價值低,「不夠溫順」意味着不依附於男人。

說白了還是把女性看作是婚育的工具。

哎。

更可悲的是,在這樣的社會規則下,女人要是無法完成這項任務,就會被人站在道德制高點評頭品足。

當其中一些女性不願妥協,想要自己爭取權益的時候,又要被一些人扣上「田園女權」的帽子。

被社會批判,被親情綁架,被輿論淹沒……

太難。

追求婚戀自由,根本無關性別。

可是憤怒之後,我們又能去改變什麼。

如果什麼也改變不了,那就一定要堅守好自己婚姻的權利和自由。

紀錄片及圖片來源:《剩女 Leftover Women》

願你不被世俗左右

追求你想要的婚姻和幸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