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表示,身邊的老人會在臨去世的前幾天,表現出“迴光返照”的狀況。

這幾天他們格外有精神,即使之前病入膏肓、神情恍惚,也會恢復到格外清醒與正常的狀態,思維邏輯也不像從前一般混亂。

他們精神大好、食慾增加,但可惜的是,不到幾天就去世了。有關腦與神經的研究顯示:當一個人生命垂危的時候,大腦可以清楚地意識到,並會清晰反饋給自身。

正因他們明白馬上要離開這個世界,所以會向周圍親密的人訴說自己更多的臨終遺言。爲什麼我們在臨死的時候,會有這樣的反應呢?我們的大腦是否感受到生命快要結束了呢?

有很多曾經受過意外傷害或者患上嚴重疾病的人表示,自己在一些情況下會有瀕死體驗。

神經心理學家解釋道:瀕死體驗是一種即將死亡的心理狀態,人們在生命即將結束的那一刻,會有一系列的神經與心理活動。

生理心理學家通過大量的研究與實驗得出:人類在即將死亡的時候,生理機能會更加敏感,更能感受到身體一系列的變化。

在情感意志上,他們能感受到正在或馬上會經歷的死亡,也會回憶起過去發生的種種事件。而爲什麼人類會有感知死亡狀態的能力呢?科學家認爲有以下三點:

1.感覺能力的強大

感覺爲我們提供了內外環境的信息,保持着機體與環境的信息平衡。我們每個人都有感覺,感覺是神經系統對外界刺激的反應。

最早提出神經特殊能量學說和感覺編碼問題的學者,是19世紀德國著名生理學家繆勒。

他認爲每種感覺神經只能產生一種感覺,如視覺神經受到刺激產生視覺、聽覺神經受到刺激產生聽覺。由於感官性質不同,引起的感覺也是不同的。

人類的感受具有持久性。有研究人員將老鼠作爲實驗的對象,來探討生命結束之後,我們的感官系統是否會繼續活動。

首先他們給老鼠注入大劑量的麻醉劑,讓老鼠心臟產生強大的負荷後引起死亡。但是,據後來觀察瞭解到,其實已經死亡的老鼠,它們的身體也會出現活動的狀態。

這很好的證明了感覺的持續性,即使人類在短暫的死亡之後,也會有客觀感受。

2、對軀體感知增加

死亡是否就是人體的終結?生理學家在經過多次實驗研究後,確信死亡是人體的結束。死亡後,一切生理活動會逐漸停止,各個器官開始衰竭,並且產生不可逆的影響。

最終,不管是從生理基礎,還是意識狀態來講,都將不復存在。有關大量的臨牀案例顯示,那些即將面臨死亡的人,可以清楚的感知到身體器官的衰竭與無力,生理機能的下降會導致他們的意識微弱而模糊。在死亡完全來臨之前,他們對自己的身體充滿了無力感。

在面臨死亡之前,很多人不願意面對而選擇逃避,他們仍對現狀不甘心。但當他們真正意識到死亡馬上來臨時,會瞬間釋然,坦然接受這一切。

3、死亡是一個長時間的過程

美國神經心理學家們通過研究試驗認爲,死亡並不是一瞬間的事情,而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人類擁有足夠的時間去感受死亡。在人們被醫生宣佈生理死亡的短時間內,大腦仍在運動,處理各項信息。

科學家們採用腦電波的儀器檢測人類死亡後,是否還有腦電波存在,結果顯示:在人類面臨死亡那一瞬間,有20秒的數據呈現空白,之後人的生理基礎會發生一系列的變化,然後導致腦死亡

腦死亡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臨牀死亡,因爲在這個時候心臟還會繼續跳動,甚至持續幾個小時之久。這也意味着心肺復甦,在一些急救方面產生的重要作用。

一部分人在經歷電擊復甦搶救後,血液再次供給腦部,但卻已經無法挽回生命,只是在此時,仍然有若有若無的感受罷了。

人體比我們想象中還要複雜,生理機能的強大讓我們在死亡後,仍有一段時間的感受。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羣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General psychology》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