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最後一天包容了種種浪漫。五月天線上演唱會點燃了這個晚上;另一廂,人們從講座與演唱會中迎來誠品書店敦南店的謝幕時刻;而對於科技愛好者來說,這天因見證了 SpaceX(或者說,全人類)首次商業載人航天之旅順利啓程而變得特別。

遙望飛船巡天萬里,你的心中是否會有些許觸動?代表着好奇心與未知驚奇的無垠太空與我們之間的距離,好像在不經意間靠近了一步。當然,要承認一個不太愉快的現實:絕大多數人都無緣成爲航天員,至少在我們身體還支撐得起太空旅行的短短數十年間是如此。

然而,就算只能在電影與《坎巴拉太空計劃》中實現宇宙夢,很多人也從未放棄過對太空的熱愛。大衆化的太空之旅固然遙不可及,但至少在當下,我們可以藉助 SpaceX 推出的這款‘載人龍飛船模擬器’,過一把駕駛宇宙飛船的癮頭。

作爲載人龍飛船發射活動的配套科普計劃,在這款在線模擬器中,我們能夠以第一視角操控龍飛船 2 號與國際空間站對接。

SpaceX 在介紹頁面上聲稱,模擬器提供的操作界面與宇航員們實際操作的界面別無二致——這當然是得益於載人龍飛船使用了充滿科技感的觸摸屏控制系統。若是像以前的飛船一樣,機械按鈕佈滿宇航員的前後左右,那電腦屏幕前的我們怎麼也不可能體會得到駕駛飛船的感覺。

從 SpaceX 給出的龍飛船宣傳視頻來看,他們所言非虛:

與在線模擬器的界面相比,真實訓練的操控界面只在部分字號與字體顏色上有所區別。

話是這麼說,現實中的龍飛船宇航員其實一般用不到這個功能——非緊急情況下,升級過後的龍飛船能夠實現與空間站的自動對接。哪怕在此之前,飛船對接也需要由空間站的機械臂捕獲飛船後再仔細接入,畢竟造價上千億美元的空間站可容不下像模擬器一般冒險的對接方式。

經過一段像是電影中穿越蟲洞一般的動畫後,你踏上了這趟短暫的宇宙之旅。

這裏有必要先介紹一下導航指示器的界面組成——實際上也是通關條件。左側的‘X Y Z’是空間座標軸,中間偏下的‘RANGE’和‘RATE’則是飛船此刻與空間站的距離與相對速度。剩下的幾個數值‘YAW’、‘PITCH’和‘ROLL’分別是偏航角、俯仰角和翻滾角,待會兒還會說到。

看着很複雜,但實際上完成對接的條件卻異常簡單:在最後時刻保持所有綠色的數值都低於 0.2 就可以了。事實上,我們也只應該關心儀表上的數值,因爲肉眼所見並不可靠。

不過,在這種表面的簡單背後隱藏的是驚人的精確性要求。所有數值低於 0.2,意味着飛船的位置偏離不能超過 20 釐米,角度偏差不能超過 0.2°,對接時飛船與空間站的相對速度也應小於 20 釐米/秒。 在茫茫太空中實現這樣的精準度無異於要求我們在兩百米外將籃球投入籃網。這也是爲什麼,SpaceX 在介紹頁面中加粗着重強調了,在太空中一切操作都必須緩慢、耐心與準確。

指示器左右兩側各有一個‘操控杆’,可以分別用鍵盤‘WASDQE’和小數字鍵盤‘845679’控制,由 4399 伴隨着長大的的你們應該很熟悉了。

首先應當用右側的操作區調整飛船的角度。用人的頭顱來做比喻的話,調整偏航角就是左右搖頭,俯仰角是抬頭與低頭,翻滾角則是(好奇地)把頭歪向一邊。

將三個角度都調整到 0° 左右後,再利用左側的操作區調整飛船的整體位置。上下左右四個方向的箭頭顯而易見地是讓飛船往四個方向移動,上方的‘+’‘-’按鈕則分別用於讓飛船接近與遠離空間站。

位置不像角度一樣有即時的儀表反饋,你只能看着三維座標的數值增減速率大致地瞭解各方向的加速度,更別說還有慣性的影響。因此,與一開始調整好就再也不用管的角度不同,飛船的位置直到最後一刻都必須不斷調整。

儘管 SpaceX 已經非常貼心地把模擬器做得簡明易懂,但說來慚愧,我還是直到第 5 次遊戲纔對接成功。而且,即使是後面成功的那幾回,開飛船的過程中我不免還是手忙腳亂。或許,我對人類航天最大的貢獻,就是我從始至終都沒參與過航天工作吧……

題圖來自:NASA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