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陕西这座1000多年来不灭的陶瓷火炉,中国陶瓷史话上的一个奇观

祖先的一把炉火,灼灼不息燃烧了一千多年,铸就了“耀州窑”北方名窑地位,也助推陈炉古镇登上“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榜台。

陈炉古镇是宋元以后耀州窑唯一尚在制瓷的旧址,是继古耀州窑后西北地区最大的瓷业生产基地。据记载:其烧造陶瓷的炉火1000多年来灼灼不息,形成“炉山不夜”的独特美景。

陶瓷密切相关,民居、民膳、民艺蕴藏丰厚的陶瓷文化内涵。陈炉民居年代久远。陶腹、陶穴、罐罐垒墙,依山排布,密如蜂房;瓷片铺路,富有油画效果,极具观赏性,被誉为“脚下的艺术”。

走进陈炉这古老神秘的地方,依山筑阁的窑洞布满了梁峁沟坎,用废弃的匣钵和残破缸堆砌的罐罐墙仪态万千,进入小镇沿着忽上忽下、忽左忽右的青石板小路走着,抚摸着用废弃陶罐垒砌的院墙,感受着用陶片铺就的小道。

陈炉,是耀州窑宋元以后唯一尚在的旧址,也是陕西乃至西北最大的窑场所在地,炉火彻夜不息,年深日久,不知有多少匣钵被淘汰下来。勤劳智慧的陈炉人,将这些“垃圾”巧妙用作建筑材料,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匣钵装点。

其陶瓷以图案古朴浑厚、民间气息浓郁而著称。“炉山不夜”是陈炉古镇自古至今的一道壮丽奇观,生动概括了陈炉悠久独特的历史文化。

中国的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的瓷器起源于公元3000多年以前,到了宋代发展至鼎峰时期,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其中最有名的耀州窑、定窑、钧窑、磁州窑、龙泉窑和景德镇窑并称为宋代的六大窑系。

后来,黄堡窑因为战争的侵扰与资源的日渐匮乏,耀州窑池逐渐向东开始迁移,在一个远离战争的镇子上继续发展制瓷业,这个镇子就是陈炉镇。

其陶瓷以图案古朴浑厚、民间气息浓郁而著称。如今的陈炉古镇人依然住窑洞,靠手工制陶作坊养家糊口,对着罐罐墙、走着瓷片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