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疲勞就沒有訓練,沒有恢復就沒有提高,這是一句訓練學的經典總結。

前半句的意思是訓練要達到疲勞的程度才能促進運動能力的提高,沒有疲勞或者疲勞感不太明顯的運動可以姑且稱之爲健身,而具有一定疲勞感的運動則可稱爲訓練,訓練和健身還是有較爲明顯的區別的。

後一句話的意思,通過訓練達到疲勞,並不是終極目標,否則那就不是訓練而是自虐,提高才是終極目標,只不過爲了提高,你必須要經歷疲勞,疲勞是實現提高的路徑,從疲勞到提高,還缺少一步,那就是恢復。

所以說沒有恢復就沒有疲勞,疲勞的連續積累不僅不能帶來提高,還會引發過度訓練和運動損傷, 訓練-疲勞-恢復-提高四個環節缺一不可。

尤其是訓練後的恢復在專業訓練領域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恢復不是可有可無,恢復是訓練的延續和組成,訓練越疲勞,越要重視恢復,恢復手段的多樣化、專業化和細緻化是運動訓練大勢所趨。

但是大衆跑者往往對於恢復認識不足,不重視恢復,這也是大衆跑者提升緩慢、容易受傷的有一個重要原因。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疲勞恢復,以及運動手錶提供的一個重要功能——恢復時間究竟如何理解。

一、能力提高是來源於超量恢復

超量恢復是運動生理學的一個經典術語,它是指運動持續一段時間後,人體會發生疲勞,但如果負荷合理,休息得當,經過一段時間後,你的運動能力不僅可以達到個人原有水平,甚至會超過身體原有水平。

這個超出部分,就是你通過運動所獲得的提高。

超量恢復圖示

超量恢復這一說法較好地解釋了人爲什麼可以通過不斷地訓練,有效提高運動能力。

對於跑者而言,就是通過不斷地跑步,提高配速和提高耐力,這背後其實都是“超量恢復”這隻看不見的手在發揮作用。

更高、更快、更強,從運動科學角度而言,就是不斷實現超量恢復的過程。

二、合理地進行訓練和恢復,才能促進運動能力不斷提升

訓練會帶來疲勞,所以需要經過一段時間休息,運動能力才能獲得恢復,甚至是超量恢復,如果下一次訓練的時間恰好落在超量恢復區間,那麼這樣的訓練是最理想的。

從理論上說,這會促進運動能力的不斷提高,如下圖所示。

但如果恢復不足就開始下一次訓練,這時身體還比較疲勞,帶着疲勞訓練一方面容易引發運動損傷,另一方面有可能導致狀態不斷下滑從而引發過度訓練。

而如果是恢復時間過長,所獲得的超量恢復又消退了,訓練回到了起點。

把握好訓練和恢復的時間至關重要

當然,也不是說訓練就一定不能在疲勞的情況下進行,下圖顯示了不同類型的訓練負荷,可以疊加實施,通過連續小階段超負荷,從而產生更大更全面的超量恢復。

但這裏有一個重要前提,那就是所施加的是不同類型或者不同方式的負荷,而不能是每天高強度、大運動量訓練的簡單重複,這爲本文接下來講解運動手錶提供的恢復時間建議埋下伏筆。

連續小階段超負荷產生更大的超量恢復

三、運動手錶提供的恢復時間究竟是什麼意思?

佳明、華爲等等運動手錶,基於芬蘭著名心率算法firstbeat公司所提供的算法,都能提供訓練後恢復時間這個參數,算法會根據你的訓練時長、心率區間等表現,給出恢復時間的建議。

比如下圖所示,恢復時間顯示了19小時,那麼這是不是意味着第二天就不能跑步,要完全休息呢?

其實並非如此!

一些成熟跑者如果每次訓練,訓練量或者訓練強度都比較大,那麼手錶上顯示的恢復時間都長達24-48小時。

這就意味着每訓練一次,你需要休息2天,這樣算下來每週幾乎就只能訓練3天左右了,而這樣的訓練頻率顯然是遠遠不夠的。

出現這種情況,就是跑者誤解了“恢復時間”這個指標的真實含義,這裏的恢復時間是指:如果你按照跟這一次一模一樣的訓練去進行下一次訓練,你至少要間隔多少時間,而如果你換了別的訓練內容,那麼明天你其實還是可以正常訓練的。

也就是說,你不能以相似的訓練連續進行兩天或者多天。

舉例來說☟

如果你今天進行了15公里長距離拉練,手錶上面恢復時間顯示是26小時,這意味着,如果你計劃再進行一次15公里的拉練,至少應當間隔26小時,也即後天再跑。

但你明天可以進行間歇跑或者力量訓練,而不是說完全停下來休息,這樣一方面不會導致過度訓練和恢復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也使得訓練不中斷而是連續進行。

四、運動手錶提供的恢復時間其實是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相同訓練不可以連續高密度進行

恢復時間是告訴我們,如果你按照跟這一次一模一樣的訓練去進行下一次訓練,你至少要間隔多少時間。

這裏面其實是在講一個重要的訓練邏輯:如果連續兩天訓練內容是一模一樣的,並且都是大運動量或者大強度的,缺乏休息,那麼這樣的訓練只需要幾次,就會導致人體衰竭或者過度訓練。

恢復時間的本質就是告訴我們,連續兩次相同的訓練至少要間隔多長時間,而不是說你要完全休息多長時間。

而很多跑者誤以爲恢復時間就是指需要停下來完全休息的時間,其實並不是這樣,當然真按照手錶恢復時間的建議去完全休息,也不是不可以,這樣是安全的。

但對於成熟跑者而言,這會導致訓練頻率降低從而降低訓練效果,恢復時間是告訴跑者你應該採用多樣化的訓練手環,今天LSD、明天間歇跑、後天力量訓練,或者今天15公里LSD,明天10公里LSD,總之不要每天訓練內容都是千篇一律的。

單一化的訓練更加容易引發損傷,而多樣化的訓練,哪怕比較累,也不一定引發損傷。

不同負荷訓練課所需恢復時間

那麼可能有跑者會問,手錶上提示恢復時間是48小時,說明這次跑步訓練很累,如果明天再訓練會有風險嗎?

如果你第二天安排小負荷、小強度的訓練,或者改變訓練形式,做一些力量訓練,訓練風險是很低的。

正如前文所說,連續小階段不同形式、內容的超負荷,有利於機體產生更大更全面的超量恢復。

所以說,恢復時間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參數,告訴跑者如果把握訓練,簡單說就是同樣的訓練至少要在建議的恢復時間之後再次安排。

比如☟

今天LSD拉練10公里,提示時間是28小時,那麼你計劃再次進行同樣強度和量的10公里拉練,至少要在後天進行,但你明天可以做一些別的訓練,比如輕鬆跑5公里,或者做一些力量訓練。

五、總結

運動手錶提供的恢復時間是一個提示跑者科學訓練的重要參數,恢復時間有多長,你進行下一次一模一樣的訓練,就需要在這個建議的時間之後再進行,但並不代表你在此期間就一定要完全休息。

你可以做一些別的訓練,也就是說,訓練要富有變化、要高低錯落,這樣的訓練纔是有效的訓練。

你真正理解了“恢復時間”這個指標的含義了嗎?

佳明跑表那麼多,我該如何選擇?

手錶用了那麼久,相關軟件還是不懂得怎麼用?

跑後產生的數據不知道該如何分析?

如何通過相關訓練改善跑步數據?

......

學習以下課程爲你解答你對Garmin 的所有疑慮。

▼點擊原文,學習更多專業跑步課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