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8歲英國男童喜歡喫中國餃子,寫信向學校討要祕方,校長:滿足你

文/孕嬰幫,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餃子作爲中國的傳統美食,有着既美味又營養的特點。外皮內餡,能有效解決孩子不愛喫菜和肉的問題,而且又容易消化,適合所有人羣食用,所以深受國內外友人的喜愛。

英國《太陽報》發出一則消息,令人捧腹大笑:該國一位名叫亞瑟·道森的8歲小男孩很喜歡喫中國的餃子,在家上網課期間十分想念學校裏的餃子,於是寫信給校長,請求校長給予餃子的製作祕方。

小男孩在信中說,自己太思念學校的餃子了,此前讓父親在家嘗試着做了幾次,不料每次都以失敗告終。小男孩還在信中吐槽父親做的餃子難喫至極,童言無忌的可愛模樣讓校長忍不住笑了起來,校長當即決定:滿足他。

隨後,貼心的校長聯繫了學校餐飲部門,要到了餃子的製作方法,立刻回信給了這個可愛的小男孩。收到校長的回信小男孩開心不已,馬上同爸爸一起親手製作了起來。經過幾次的試驗後,父子倆終於成功製作出了滿意的餃子,並表示味道還不錯。

孩子的內心天真無邪,童言無忌,常常令人哭笑不得。好在這位父親沒有批評孩子的直言不諱,反而不厭其煩,一遍遍與孩子一起親手製作出成功的美食。男孩的母親也是一位開明的媽媽,製作成功後,親自代孩子向校長致謝,並表示以後會經常陪孩子製作餃子。網友稱讚:真是其樂融融的一家。

那麼,孩子與父母一起動手做飯,有什麼意義呢?

1. 培養動手能力

孩子與父母一起動手做飯,能在家庭勞動中掌握簡單的生活技巧,提高動手能力,對孩子是一種不錯的鍛鍊。但是廚房中存在着隱形的危險,如果孩子過小,動手過程應在父母的監督下進行,父母要告誡孩子,切勿單獨進行。

2. 培養獨立意識

現在很多孩子在家人的呵護下長大,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獨立是現在孩子最缺乏的品質。經常讓孩子參加勞動,能讓孩子感覺自己長大了,並在這種“長大了”的感覺中培養獨立意識。

3. 增強家庭觀念

孩子參加家庭勞動,有利於更好地體驗生活,並能通過家庭勞動感受自己身爲家中“一份子”的職責,有利於增強家庭觀念,提高孩子的責任心。

4. 懂得珍惜糧食

隨着生活的富裕,很多孩子養成了大手大腳的習慣,越來越多的孩子失去了“節約”的傳統美德。讓孩子親自動手做飯,能讓他們體會到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懂得珍惜不浪費。

5. 拉進親子關係

親子共同協作,不僅能豐富孩子的生活,還能拉近親子關係,增進彼此的感情。一起動手,孩子能在與父母的共同勞動中,感受到勞動帶來的快樂,收穫成就感的同時促進家庭和睦溫馨。

無論中國美食還是外國美食,飲食有差異,但勞動沒有差異。父母應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孩子的喜好,並讓孩子承擔適量的勞動,引導他們培養專心做事和學習的能力,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

我是幫媽,一名高級育嬰師,私信“育兒”,幫您解答帶娃路上的困擾~

(配圖均來自網絡,侵權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