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術高效消融 1小時手術治療陣發性房顫

■廖木興/圖

中國房顫日:

6月6日是“中國房顫日”。房顫——心房顫動,是臨牀最常見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我國是房顫大國,房顫病人約有1000萬。隨着年齡的增長,發病率和患病率急劇增高,75歲以上人羣患病率達10%。專家指出,房顫會增加包括腦卒中、心衰、心梗、癡呆等疾病的風險,房顫的治療中,導管射頻消融佔有重要位置,而AI技術下的高效消融,縮短手術時間、減少各種併發症。

■新快報記者 梁瑜

房顫增加腦卒中、心衰、心梗、癡呆風險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心內科林曉圳副主任醫師介紹,房顫的症狀有很多種,如心悸(感到心跳紊亂或心跳加快)、乏力(體力疲乏或勞累)、眩暈(頭暈眼花或昏倒)、胸部不適(疼痛、壓迫或者不舒服)、氣短(在輕度體力活動或者休息時感覺呼吸困難)等。有很多房顫是沒有任何症狀,但危害仍然存在,所以又稱爲“隱形殺手”!

此外,房顫還會增加以下疾病的風險:

一是腦卒中及血栓栓塞。房顫持續48小時以上,就有可能導致血栓。房顫患者腦栓塞的風險是非房顫患者的5倍,有高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死率、高複發率的特點。房顫是腦卒中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約20%缺血性腦卒中病例歸因於房顫。

二是心衰。房顫讓患者心衰風險增加三倍。

三是心肌梗死。房顫患者發生心肌梗死的風險增加兩倍。

四是認知功能下降。房顫增加認知功能下降、癡呆、阿爾茲海默病、血管性癡呆的風險,死亡率增加近兩倍。

AI技術高效消融治房顫是導管射頻消融新技術

房顫的治療方法包括服用抗凝藥、導管射頻消融、左心耳封堵術等。林曉圳表示,循證醫學數據表明:導管射頻消融治療房顫有效率可達到90%。目前導管射頻消融術是陣發性房顫一線治療方案,採用微創介入手術,患者全程清醒,還有不開胸、傷口小、安全性高、併發症少、恢復快等優勢,結合AI技術高效消融,採用高功率短時間進行消融,手術時間縮短至1小時左右,術後8小時即可下牀活動,2-3天即可出院。

林曉圳介紹,AI技術(Ablation Index)是輔助術者將房顫手術消融程度“數字化“的“人工智能大腦”,整合消融時的壓力、功率及時間等參數,量化消融損傷程度。AI通過三維繫統可以精確建立心臟模型,個性化量化消融,並在三維標測的精準定位下根據AI指導的消融目標值進行逐點消融。在AI的客觀指導下,每點消融損傷更加精準,避免過度損傷,降低手術風險,提高手術成功率。

但是,並非所有術者都能使用AI操作房顫消融手術。林曉圳是廣東省內首批獲得AI認證的專家,在省內率先運用AI指導下高效消融技術。

Tips

高效消融VS傳統消融:

手術時間縮短,安全性有效性提高

林曉圳通過手術時間、安全性、有效性、患者體驗將高效消融與傳統消融進行了比較:

一、手術時間縮短:傳統消融採用的功率爲30W-35W,每點消融時間約20-30秒,高效消融是在AI指導下采用高功率45W-50W,每點消融時間10-15秒,比傳統的房顫消融縮短了一半的手術時間。傳統消融陣發房顫手術大約需要2小時,而高效消融陣發房顫大約只需要1小時。

二、手術安全性提高:根據國內外研究報道,採用高功率短時間消融不增加手術併發症,反而可以避免消融過深導致相鄰組織損傷。目前廣醫二院結合最新ST SF導管進行消融,能均勻冷卻導管頭端溫度,減少術中鹽水用量,更進一步降低心臟穿孔及心衰風險。

三、手術有效性提高:根據AI值判斷消融程度,針對不同病人及不同心臟部位採用不同的AI值,確保消融的連續及透壁性實現持久性肺靜脈隔離,手術成功率達到90%。

四、患者體驗更佳:高效消融放電時間短,常在患者感受到疼痛之前即已完成單點消融,減輕患者術中疼痛不適情況。而且,總的手術時間明顯縮短,減輕患者長時間手術不適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