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放鬆煤電項目控制,今年前五月新推進項目爲去年新批的2.8倍

記者 | 江帆

中國對新建煤電項目的控制正逐年放鬆,煤電項目建設開始呈現復甦態勢。

6月9日,國內低碳能源政策研究項目組發佈的一項最新統計顯示,今年1-5月,除46 GW已在建煤電項目(包括之前停緩的續建項目)外,中國至少還有48 GW的煤電項目處於新推進階段。

這包括新規劃的22.4 GW、今年前五月批准的11.4 GW,以及新開工的14.7 GW。

新推進的煤電項目裝機量,相當於去年全年投產煤電項目裝機量的1.6倍、新批煤電項目裝機量的2.8倍。

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數據,2019年全國新增煤電裝機容量爲29.89 GW。

國內低碳能源政策研究項目組稱,國內煤電項目密集上馬,主要是受外部政策變化的刺激。

今年2月,國家能源局發佈的《2023年煤電規劃建設風險預警》顯示,僅有山西、甘肅和寧夏三省的煤電裝機充裕度預警指標爲紅色,大部分地區風險預警爲綠色。這一政策變化使得地方投資煤電熱情抬頭。

據界面新聞統計,2020-2023年,國內煤電裝機充裕度預警指標爲紅色的省份數量,分別爲23、17、8、3,下滑態勢明顯。

裝機充裕度預警指標,是基於各省市電力系統備用率,分爲紅色、橙色、綠色三個等級。紅色表明這些地區的煤電裝機明顯冗餘、系統備用率過高,要暫緩覈准、暫緩新開工建設用煤電項目等。

今年2月,國家能源局印發的《關於陝西陝北煤電基地陝北至湖北輸電通道配套電源建設規劃有關事項的覆函》,同意安排配套陝煤黃陵、延長富縣、陝投清水川三期、榆能楊夥盤、大唐西王寨等五個煤電項目、總裝機796萬千瓦。

這一積極發展特高壓和西電東送的背景,也抬高了西部省份新建煤電項目的熱情。

新建煤電項目的經濟性,將受益於中國爲應對新冠疫情而採取的經濟復甦政策。

按照相關政策,2020年重點基建項目中的煤電新建項目,能夠拿到相對較低的利率。

今年1-3月,國內各省發佈的2020年省級重點項目清單中,也包含了多個煤電項目。這些重點項目將排在復工復產、財政支持、地方投資的優先級上。

據上述項目組統計,按煤電裝機量看,約八成新推進的煤電裝機,爲地方企業主導或參與投資。地方企業主導投資、地方和中央企業共同投資、以及中央企業主導投資的煤電裝機比例,分別爲5:3:2。

一位不願具名的中國大唐集團員工對界面新聞表示,“儘管發電集團希望在新能源、綜合能源方面多發力,但在煤炭資源豐富的地區,地方政府更傾向於發展煤電來拉動GDP。”

分地區看,在新推進的48 GW煤電項目中,裝機數量和規模最高的三個省份爲陝西、廣東和山西,新推進煤電項目裝機量分別爲13.4 GW、8.5 GW和4.7 GW。

上述項目組負責人、長期關注能源發展議題的研究員李丹青指出,2015年煤電項目審批權下放後,各省地方企業對於新建煤電項目的熱情不減,尤其是陝西和山西。

“動因主要體現在拉動稅收能力強、本地資源能變現、滿足當地高耗能產業發展的電力需求等方面。”她表示。

2020年初,新推進的煤電項目以大型機組爲主。項目組表示,大量推進大型機組,可能導致未來面臨裝機冗餘的風險,並影響電力系統的調節靈活性和新能源的消納。

過去五年,中國新增煤電有效運行小時數低於設計水平。據項目組統計,2015-2019年,中國煤電發電量淨增5334億千瓦時,煤電裝機淨增199 GW。這相當於過去五年裏,淨新增的煤電機組每年有效運行爲2680小時,遠低於煤電項目的設計運行小時數5500小時。

2014年起,由於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用電需求增速放緩明顯,中國進入相對電力過剩時代。

2016年,中國政府提出建立煤電規劃建設風險預警機制,嚴控煤電總量規模和各地煤電新增規模,並表示將取消一批不具備覈准條件煤電項目、緩核一批電力盈餘省份煤電項目、緩建一批電力盈餘省份煤電項目。

項目組擔心,如今多省“煤電抬起剎車閥”的勢頭,可能進一步帶來煤電產能過剩問題,降低煤電行業的經濟效益。

對此,項目組建議,地方規劃新建煤電項目時,應及時將本地區煤電規劃建設信息告知能源局各地區監管局;國家能源局應密切關注地方2020年新推進煤電裝機量過大、過快的情況,並通過煤電規劃建設風險預警對各省煤電發展規模進行調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