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創辦8年,打了8年仗,與快的一戰打得驚心動魄

作者:龔進輝

6月6日,國內出行巨頭滴滴迎來8週歲生日,與去年一樣,再次以吐槽大會的方式來舉辦公司生日會。滴滴掌門人程維回憶,8年前滴滴創立時只有80萬啓動資金,在中關村E世界一家電腦賣場倉庫起家,歷經與搖搖、大黃蜂、快的、Uber等對手的競合。

毫不誇張地講,滴滴8年發展史就是一部戰爭史,不僅對手層出不窮,而且經歷大大小小無數場戰役。換言之,競爭是滴滴的常態,創辦8年就打了8年仗,其中,與快的一戰打得驚心動魄,至今讓人印象深刻,本文我重點談談當年雙方合併背後鮮爲人知的故事。

衆所周知,2015年2月14日(農曆臘月二十六),情人節當天,滴滴與快的正式宣佈合併。其實,雙方原本不打算在春節前公佈消息,想讓各自員工過個好年,年後再另行宣佈,但由於媒體高頻跟進,到了2月13日,雙方合併的消息快捂不住了,只能被迫提前宣佈。

柳青透露,從雙方1月21日正式接觸,到2月8日前後達成合並意願,隨後各個股東簽字確認合併協議,並完成初步交割,再到正式官宣,整個過程只用了短短22天。不過,滴滴與快的並非等到2015年初纔開始接觸,在此之前已祕密接觸,兩年間(2013-2015年)至少談過三次。

王剛、李治國分別是滴滴、快的早期不可或缺的關鍵外援,他們有一些共同點:都出身阿里,離開後都紮根杭州從事投資,都對投資打車應用興趣濃厚。機緣巧合之下,前者成爲滴滴天使投資人,後者成爲快的天使投資人。

從2013年開始,滴滴、快的進入白熱化競爭狀態,在地推、補貼等方面互不相讓,難免“擦槍走火”,李治國認爲大可不必。到了2014年,在滴滴喜提騰訊和中信領投的C輪融資後,李治國找個機會介紹快的CEO呂傳偉和王剛一起喝茶,這是雙方第一次接觸,後來和程維也聯繫上。

滴滴創辦8年,打了8年仗,與快的一戰打得驚心動魄

這次見面的主要目的是避免擦槍走火引起的惡性競爭,走向良性競爭。後來,當雙方出現誤解時,程維和呂傳偉直接拿起電話開始交流,在競爭中逐漸形成一定默契。

從2014年1月綿延到5月的補貼大戰,外界只看到今天你增加1元補貼、明天我又增加1元補貼的貼身肉搏,卻沒注意到雙方在5月中旬幾乎同一時間宣佈停止補貼大戰,彼此心照不宣,這與前期接觸奠定的基礎不無關係。

依稀記得滴滴、快的合併消息公佈後,外界普遍認爲是由雙方投資人主動推動,這種觀點對也不對。對,指的是雙方大肆燒錢讓投資人直呼喫不消,尤其是讓實力相對較弱的VC很受傷,他們的確非常渴望合併後誕生新寡頭,從而形成穩定的一極。

不對,指的是雙方投資人推動歸推動,但合併談判主導權仍屬於創業公司,即滴滴、快的。或許你會問,難道它們背後的騰訊、阿里完全不參與合併談判?這未免不科學。要知道,滴滴、快的之爭本質上是騰訊、阿里的代理人之爭,承載了兩大巨頭推廣移動支付的重要使命,在合併這一關乎公司命運的重大決策上,怎麼可能不介入?

這話不假,如何平衡好騰訊、阿里的利益,的確是滴滴、快的走向合併的一大難題,而柳傳志、柳青這對父女在其中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柳傳志是促成騰訊、阿里坐上同一張談判桌的媒人,2015年1月,當滴滴、快的合併進入實質性談判階段時,兩大巨頭達成一個默契:談判主導權歸創業公司,但要對騰訊、阿里公平對待,雙方是公平的,誰也不插手。

因此,你會看到,在滴滴、快的的主導下,兩家公司很快就完成談判,並對騰訊、阿里進行平等安排。合併後的新公司7人董事席位中,騰訊、阿里各佔一席,其餘席位由雙方公司高管和VC獲得。同時,在騰訊、阿里頗爲在意的移動支付大戰上,打車應用接入微信支付還是支付寶,選擇權也交給合併後的新公司。

滴滴創辦8年,打了8年仗,與快的一戰打得驚心動魄

至於柳青,2014年7月,她加盟滴滴擔任COO,外界熟知的版本是,當時在高盛的她屢次投資滴滴未果,於是選擇加入滴滴給程維打工,鮮爲人知的是,這與柳傳志的安排有關。其實,在柳青加盟滴滴之前,她也曾和快的接觸過,併到杭州和快的高層會面,前期接觸和了解,成爲後來促成雙方快速達成合並意向的關鍵。

值得注意的是,當滴滴、快的合併這一猛料官宣後,雙方在新公司人事任命的描述上略有差異。程維在滴滴內部信中表示,合併後自己和快的呂傳偉擔任Co-CEO(聯席CEO),柳青擔任總裁,呂傳偉則在快的內部信中並未提及柳青的角色。當時,這一細節引發外界各種猜想。

對於柳青擔任合併後的新公司總裁,主流觀點是一方面暗示滴滴比快的在新公司擁有更多主導權,另一方面是對她在雙方合併中穿針引線起到決定性作用的肯定和獎賞。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所謂的Co-CEO是個徹頭徹尾的僞命題,不過是穩定軍心的暫時性安排。沒過多久,呂傳偉等快的高管團隊便套現離場,程維、柳青帶領新公司繼續向前,一路拼殺至今。而當初與快的從激烈廝殺到情人節“閃婚”,成爲滴滴成長史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經過5年多發展,滴滴已蛻變爲集網約車、代駕、自動駕駛、共享單車、外賣、金融服務等多元化業務的出行龍頭企業,足跡遍佈澳大利亞、巴西、日本等海外地區。目前,滴滴四輪車服務的日訂單峯值超過3000萬單,兩輪車服務日均超過千萬單。

面向未來,滴滴希望在3年內,實現全球每天服務1億單,國內全出行滲透率8%,全球服務用戶月活超過8億,這讓滴滴能夠成爲比肩國際互聯網巨頭、從中國走出來的世界級公司。創業不易,滴滴還在路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