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最有名的一条小吃街是哪条街?关于这个问题,想必大多数游客都会想到户部巷。但在武汉,能够成为武汉民间文化的一种符号的小吃街却不多。在许多老武汉人眼里,吉庆街才是他们去的地方。在过去的30年来,暮色下的吉庆街,不仅有地道风味,还有民间艺人,是一条既可以消夜,也能听曲的排档夜市。

在随着“地摊经济”的兴起,距离吉庆街不远的保成路夜市越发闹腾、拥挤,摆地摊的人越来越多,逛街的人络绎不绝。陈旧的居民裙楼之下,一条狭长的街巷熙熙攘攘,可谓万人空巷。这条以百货为主的夜市,虽无人间美味,但呈现城市之活跃。

相比之下,吉庆街就显得清冷许多。吉庆街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小吃美食街呢?曾有武汉朋友如此形容:卖花的、卖唱的、拉琴的、吃饭的、喝酒的,各种大店小铺和排挡令人眼花缭乱。到午夜12点以后,整个气氛达到高潮,热闹非凡。

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武汉的夜生活就已经繁华、开放。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吉庆街灯火辉煌,人声鼎沸,各类美味佳肴应有尽有,汉味民间表演各具韵味,美食文化和民俗文化在这里交汇,其热闹程度是户部巷所不及的,那个时候的保成路也成为汉口最有名气的一条电子街和夜市。

“吉庆街白天不做生意,就跟死的一样。”池莉在《生活秀》中如此直白描绘。一到晚上,人潮暗涌,数不清的大排档之间不是人来人往,就是各种急促的吆喝声、点菜声、唱曲声,或戏曲或民谣,十分欢腾。在这觥筹交错,酒酣耳热之际,如此独特的夜市风情与人文艺术令人胃口大增。

那个时候的吉庆街,夜是白昼,生活理所应当是从黑夜开始的。虽然没有高档餐厅,没有咖啡馆奶茶店,市井味道的排档是摆了一排又一排。大排档老板们不知疲倦地做生意,直至凌晨依旧精神抖擞,食客们卸下白日里的憋闷,一口气兴奋到深夜,不知归去。

在这里,所有人的一样,都是人间寻味的食客,或心满意足,或畅快淋漓。这座具有深厚历史的古老城市,不知不觉扮演着另一个令人感到欢畅和痛快的角色。有人说因为吉庆街,武汉成为了一座不夜城,让人爱到了骨子里,美得妙不可言。

但似乎每一座城市的某些老街、老街区、老建筑都逃不过建设发展的拆除或改造。从江隧道的建设、原老通城建筑的拆除,吉庆街则一直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最终采取了易地重建。改造后,从过去的“吉庆街”到如今的“吉庆民俗街”。有武汉网友称:那份原始、闹腾的烟火早已散去,再也不见作家池莉的小说《生活秀》中的那条街。

吉庆民俗街以一个新生活格调来展现老汉口风貌,在这“地摊经济”风口下,街道两旁也有一些小吃街摊,但游人不多,比起保成路夜市的拥挤不堪,这里可以称之“冷清”,这条食味之街失去了往日闹腾与烟火。它不再是老武汉人的夜市排档,它有了新定义:汉派风情街、艺术创意社区、文化旅游目的地。

吉庆民俗街的规模很大,北至铭新街,东临大智路,西至黄石路,南临中山大道,一、二、三期用地面积8.39公顷,总建筑面积约10万㎡。在这如此之大的规模中,本着“整旧如旧”的原则,尽可能使建筑从内到外,从建筑细节到内部陈列的家私......充分还原旧址原貌,令游客在现代时尚的武汉中去感受一个真实的老汉口。

据说,吉庆街的来源与“挖地佬壳”和“靠杯酒”的典故有关。说实话,我来武汉两年来,一直不知道“挖地佬壳”是什么意思,却常在武汉网友中的言语中见到这样的字眼儿。“挖地佬壳”指的是摆地摊,“靠杯酒”是指摆在街上的小酒小菜。此刻武汉的“地摊经济”应该形容是“挖地佬壳”的人间烟火。

如此方言,十分有趣。想要了解武汉的民间文化,还得与老武汉人打好交道,有所交情。虽然户部巷成为了外地游客眼里的“武汉小吃街”,但对武汉人来说,吉庆街的记忆和情怀可能更深,它曾被新华社誉为“城市文化名片”,宵夜和民间艺人两大特色蜚声海外。

昔日的它,白天是一条安静的小街。但今天,不论白天还是晚上,它集艺术、民俗、建筑、文化,以及各种小吃美食为一体,以全新风貌蓬勃发展。如有机会来武汉寻找好玩好吃的夜市地摊,不妨白天去户部巷,晚上来吉庆街,重走一番“过早户部巷,宵夜吉庆街”的逛吃之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