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病理學檢查仍是診斷的金標準之一,但對某些組織樣本取樣時標本內的反應性免疫細胞、壞死細胞、細胞碎片和纖維等, 常常影響對惡性細胞的辨別而導致細胞學檢查敏感性較差。

本文與大家分享一例通過常規體液病理檢查險些漏診的病例。通過多參數流式細胞術運用不同熒光標記的多種抗體組合對造血細胞表面或胞內抗原的表達狀況進行檢測。

  • 流式檢測有何優勢?

  • 組織樣本取樣、分析過程時需要注意什麼問題?

  • 通過患者的哪些表現來判斷診斷方法?

本篇病例討論將通過一例眼玻璃體液的流式分析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淋巴瘤(PCNSL)案例,來與大家分享其中的一些細節:

////

病史介紹:

患者:女性,42歲,已婚;
既往史:曾因「腦部腫瘤」於 2011 年行開顱手術確診原發中樞瀰漫大 B 細胞淋巴瘤,2015-2016 先後行 8 次化療,2016 年行造血幹細胞移植術。2018 年 1 月以「左眼反覆視朦 2 月」入院。入院時,病人無頭痛、頭暈,無發熱,全身一般情況良好,未訴特殊不適;
一般檢查:T:36.5 ℃ P:88 次/分 R:20 次/分 BP:106/79 mmHg。心電圖示:竇性心律,正常心電圖。血常規、肝腎功能、凝血分析、術前四項未見明顯異常;
專科檢查:視力:右:0.3 -2.00DS-0.5,左:0.08 矯正無助。眼壓:右:12.6 mmHg,左:13.5 mmHg。雙眼淚道沖洗通暢。雙眼結膜無明顯充血,角膜透明,KP(-),前房深淺可,房水清,瞳孔圓,直徑約 3 mm,對光反射靈敏,雙眼晶體透明,右眼玻璃體液化混濁(+),散瞳查眼底:視盤邊清色正,C/D=0.3,視網膜血管走行未見明顯異常,後極部網膜未見出血及滲出, 黃斑區細節不清。左眼玻璃體混濁,視盤邊界尚清,鼻側及上方周邊網膜見散在大小不一類圓形灰黃色竈,未見明顯出血。

治療經過:

入院後行左眼玻璃體腔取材 + 前房穿刺放液術,玻璃體液及房水送檢確診左眼淋巴瘤眼內轉移後,局麻下行 8 次左眼玻璃體腔注藥術,注入甲氨蝶呤,術後自覺視力提高。

其它檢查:

病理檢查:

  • 「眼內」:見少量淋巴細胞及組織細胞等,部分細胞核稍大;細胞總數少,請結合臨牀;

  • 「鼻咽部軟組織」:考慮爲淋巴組織反應性增生,未見確切腫瘤組織累及。

流式檢查:

1. 流式檢測方案:貝克曼 LUCID DURA 混合熒光抗體乾粉管

  • FMC7-FITC/CD10-PE/CD5-ECD/CD79b-C5.5/CD20-PC7/CD23-APC/CD19-APC750/IgM-PB/CD45-KO

  • kappa-FITC/lambda-PE/CD38-ECD/CD25-PC5.5/CD11c-PC7/CD103-APC/CD19-APC750/CD22-PB/CD45-KO

2. 檢測標本:左眼玻璃體液 0.5 mL

流式檢測結果及診斷

掃描上方二維碼
兩項診斷結果及病例詳細分析
註冊學院,還可查看全部精彩病例及專家課程,並有機會獲得精美禮品一份:
<<左右滑動查看>>

作者介紹:

謝聞悅北京大學深圳醫院檢驗科 副主任技師 主要從事血液腫瘤的流式細胞學檢查。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