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方很好用,也很神奇,我們應該重視它。可是比較遺憾的是我們很少有人知道,就連大醫院的醫生也很少了解,甚至有的醫生乾脆否定,這個藥怎麼可能治療這個病。你說作爲醫生的你自已學不會,怎麼會有這樣的想法。這張方尤其在治療頸椎病方面是一大突出。有的人乾脆手術,或搞個頸椎按摩牽引也不去喫它。它本來是中國人的東西,現如今日本的大小藥店,甚至老百姓都知道它的用途。

我前幾日看到我師兄在日本發的微信講到,“中國的傷寒論中的藥方(顆粒劑)在日本很多的藥店都有賣,且價錢高的是我們的幾倍,可笑的是中國人卻認爲日本的藥很好,大把的買回來”。好了,言歸正傳,每次寫東西我都要感慨一下,小醫生內心世界是強大的。我希望你有天看到我的文章,你也爲中醫貢獻一點綿薄之力。

來看看經典條文:《傷寒論》說:“太陽病,項背強几几,反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太陽病,項背強几几,無汗惡風者,葛根湯主之。”《金匱要略》中也有對此病的描述,前者叫“柔痙”,後者稱作“剛痙”。多說一點,這個剛痙和柔痙本來是對的,但條文是有問題的。你認真讀一下,深入體會就會明白。

西醫對我們的脖子沒有中醫分的好,中醫分了項和頸。項,是後脖子,頭與後脖子、背部、甚至腰部連在一起痛,有個詞:望其項背,就是這個意思。頸呢就是兩側。這兩個方在現今的許多病中都能表現自如,如頸椎病、肩周炎、頸肩綜合症、腰椎病、落枕、痙攣性斜頸、僵人綜合症等,感冒,鼻炎等,桂枝加葛根湯、葛根湯都是常用方劑。我前幾日治療一例頸肩綜合症的重症病例。50歲的男人痛到痛哭流涕,徹夜難眠。一度輸液打針無效,鍼灸按摩牽引全上,不得已用上了止痛藥。還是收效甚微。我就是用的葛根湯,7付甚好,20天后痊癒。還有一例更是療效出神。本來打算手術的,醫院都已經住上了。別人介紹她來,14付完美收官。太多的這樣的,所以這張方應該用好。

葛根湯由七味藥物組成,後五味是桂枝湯,所以葛根湯等於是桂枝湯加上葛根、麻黃。前面我們已說過,桂枝湯是調理太陽經營衛之氣的,能夠調暢太陽經脈的氣血運行。

葛根湯的應用範圍很廣,比如在婦科方面,這裏只討論頸椎方面的問題。葛根是這個方子裏的主要藥物,用量也最大,它的主要作用有三:一是能發散太陽經的風寒之邪,邪氣去則經脈自安;二是具有顯著的緩急解痙作用,尤其能夠緩解太陽經脈的拘急狀態,是治療背痛、頭項痛、肩周痛的良藥;三是具有養陰生津的作用,使太陽經脈更加柔順、疏通。至於麻黃,在本方中主要是散寒止痛,對於無汗的筋脈拘急比較適用。如果項背痛有明顯出汗的症狀,則宜去掉麻黃,成爲《傷寒論》的另外一個方子——桂枝加葛根湯。所以葛根湯與桂枝加葛根湯治療的主證相同,只是無汗和有汗的區別,兩個方的區別在於伴有汗出的用桂枝加葛根湯,不出汗的用葛根湯。

葛根湯有良好的緩急解痙作用,對於無汗筋脈拘攣病症,葛根湯當爲首選使用。清朝的柯韻伯(柯琴)先生在他的傷寒來蘇集提到:葛根、桂枝,俱是解肌和裏之劑,不論有汗、無汗,下利、不下利,都可以用。因此在日本的漢方醫學家統計,日本醫家使用量最大的方劑是葛根湯。

我們在應用這兩個方時還要考慮以下三個特點,一爲外寒襲表,閉塞太陽、陽明經脈;二爲邪阻營衛三焦,皮膚肌腠、經腧俱病;三是筋脈失去津血滋養。根據法隨證立的原則,有外寒則當發汗散寒;有津傷,自當滋養津液;筋脈既已攣急,當然要兼顧緩筋止痙,因此治療以發汗解表,滋養津液,舒緩筋脈爲法。本方即桂枝湯加葛根麻黃開泄太陽、陽明之邪,重用味甘氣涼的葛根爲君,既能引導陽明經腑之邪外出肌表,又能解肌退熱,起陰氣而生津液,滋筋脈而緩痙攣;麻黃開泄太陽腠理,外可發汗祛邪,內可宣通裏氣,調暢三焦;再以桂枝湯調營衛,“養陰血,和筋脈”。使營衛通調,氣機暢通,津血得生,筋脈得舒,剛痙可解。

葛根湯也是一劑出色的提神方,不亞於咖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