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少帥”加盟動作不斷 騰訊金融慢熱進階

來源:北京商報網

低調的騰訊金融近日動作頻頻,繼正式上線微信支付分後,又引入了一員大將。6月8日,北京商報記者從騰訊內部人士處獲悉,前平安集團高管任匯川日前加入騰訊,任高級顧問。在分析人士看來,“少帥”任匯川的加入,有望彌補騰訊現有的保險短板,同時通過分付和信用分繼續發力消金板塊。隨着各金融業務線的成熟,未來騰訊金融是否會和其他互聯網巨頭一樣獨立發展,值得期待。

保險:失去先機

3個月前,平安集團曾發佈公告稱,任匯川先生因個人身體原因辭去本公司執行董事、副董事長職務。此消息一出便在金融圈引發熱議。彼時,也有知情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任匯川的下一站或是騰訊。

無風不起浪,任匯川在平安集團的任職時間一結束,便火速入職騰訊。任匯川在騰訊的負責板塊與其優勢領域息息相關,據騰訊內部人士的透露,任匯川主要參與探索發展互聯網保險業務。

事實上,不同於老對手阿里,騰訊在保險板塊佈局上稍顯遜色。騰訊雖也已將產壽險及中介牌照納入麾下,先後參股衆安保險、和泰人壽,但均非第一大股東,多屬於財務投資。

相比之下,阿里卻總先其一步佈局,並擁有較高的持股比例。如2016年螞蟻金服100%持股的杭州保進保險代理有限公司(後更名爲螞蟻保保險代理有限公司)拿到經營保險代理業務資格,螞蟻金服由此獲得合法保險中介資質。藉助支付寶平臺,螞蟻保險也先後上線了相互寶和好醫保等產品,迅速走紅於網絡。

在獲得保險中介牌照方面,騰訊也晚於阿里佈局。2017年10月,騰訊持股57.8%的微保獲得經營保險代理業務資質,至此,騰訊才獲得保險代理牌照。同年11月,微保上線並補齊了微信錢包九宮格中的最後一個空缺。

而騰訊投資官網顯示,在投資金融科技的版圖中,除了微保和衆安保險外,水滴籌也赫然在列。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無論是天使輪、A輪融資,還是B、C兩輪融資,騰訊均出現在了水滴等的投資方名單裏。而任匯川加入騰訊被老東家平安集團點評爲“中國平安(港股02318)30多年成就的重要參與者和貢獻者任匯川的加盟,會否帶‘後來者’騰訊奮起直追值得期待”。

消金:補齊短板

除了大將加盟外,今年騰訊在信用市場也動動頻頻,在分析人士看來,這也是爲了補另一個短板——消費金融。

依託自身強大的流量入口,傳統互聯網巨頭一直對消費金融領域熱情頗高,騰訊也並不例外。近日,微信支付分低調開通查詢入口,面向用戶全量開放。兩個半月前,微信上線個人分期消費支付產品“分付”。騰訊方面表示,分付是一款“類分期”消費貸產品,部分微信用戶自3月25日起可使用該功能,用戶在使用微信支付時,可以通過分付先付款,再進行分期還款。

微信支付分的正式上線,也意味着微信在信用服務市場正式發力。零壹研究院院長於百程表示,信用評分已成爲互聯網巨頭的“標配”,芝麻信用和微信支付分等信用數據產品的推出,實則是對自身海量用戶價值的識別和挖掘,爲更多的信用和金融服務鋪路。這些信用評分產品並沒有徵信牌照,因此主要將用於巨頭的生態內場景,比如借貸產品等服務。

微信擁有巨量的支付用戶,支付分能提升用戶的黏性,同時對於各類信用產品的使用有促進作用,“特別是對於分付的價值最爲明顯,分付背靠騰訊體系,對微信支付和生態內電商形成正向作用。由此,騰訊旗下的分付與微粒貸,將分別與螞蟻金服的花唄與借唄對標,各自面向消費分期與現金借款需求”。於百程向北京商報記者說道。

作爲一款信用評分產品,微信支付分同樣存在挑戰。於百程指出,相比螞蟻金服的芝麻信用來說,微信支付分可能存在的挑戰是對於個人用戶信用識別的準確性,騰訊用戶的數據主要以社交爲主,在風控上屬於弱相關數據,其信用分推出時間也比較晚。

也有分析人士指出,分付以及微信支付分的推出,一方面是基於利潤考慮,同時可提升用戶使用頻率,此外也有利於補齊騰訊的消費金融短板,完善其整個金融業務架構。

近年來,互聯網公司參股或者成立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成爲一大趨勢,百度小米相繼將消金牌照收入囊中,對於騰訊是否有計劃入手消金牌照,騰訊方面暫未回應。

獨立的可能

除了補齊金融短板外,騰訊金融未來是否獨立發展一直頗受市場關注。

日前騰訊發佈的2020年一季度的業績報告顯示,2020年一季度騰訊營收1080.65億元。其中,“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單季度收入同比增長22%至人民幣264.75億元。從騰訊的營收數據來看,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已經成爲了騰訊的第二大營收來源。

目前,騰訊金融業務主要依託於旗下FiT(騰訊支付基礎平臺與金融應用線)板塊,根據其官網披露的信息顯示,FiT板塊在支付業務的基礎上,已經構建起了支付平臺、財富管理、民生服務、證券平臺等幾個業務板塊,各個業務板塊下的產品合計多達十幾種。不過,重磅的銀行板塊、保險板塊仍由各控股或參股機構獨立運行。

於百程表示,相比於螞蟻金服、京東數科、度小滿,騰訊的金融科技版圖的確相對分散,微信支付、微衆銀行、理財通、保險等各自獨立性強,不過又都主要依託於微信生態。

未來騰訊金融是否有可能獨立?於百程指出,目前,互聯網巨頭的金融科技板塊重要性日益增強,盈利能力也逐步體現,螞蟻金服和京東數科、度小滿、360金融等都已經獨立發展,甚至有的已經上市。相對來說,獨立發展更有利於進行相關金融業務的協同與擴張,也能夠針對金融服務的特點設置激勵方式、人才和發展戰略。

“低調掙錢”一直是騰訊金融給外界的一貫印象,未來騰訊是否有可能獨立金融板塊,值得期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