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閱讀這本小說,就是閱讀狄更斯的人生

查爾斯·狄更斯

(Charles Dickens,1812年2月7日-1870年6月9日)

今天,也就是2020年6月9日,是英國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查爾斯·狄更斯逝世150週年的日子。

狄更斯的文學地位已經毋庸贅言——他是納博科夫、奧威爾、卡爾維諾等作家盛讚的文學前輩,是BBC劇集、好萊塢電影、西區劇場取之不盡的靈感來源,而他在自己的時代掀起的閱讀狂潮更是隻有後來的“哈利·波特”能夠比肩。

值狄更斯逝世150週年之際,我們希望能多人來關注、閱讀這位機會寫故事的作家,並推出了“狄更斯文集”第一輯(共8種),此前7天,我們已經每天介紹了文集中的一本書(鏈接見文末),紀念這位不朽的作家和他不朽的作品。

今天我們來到了最後一部作品,也是最接近狄更斯自己人生的《大衛·科波菲爾》。

“狄更斯文集”之《大衛·科波菲爾》(上下)

莊繹傳 譯

定價 89元

這本書講了什麼?

《大衛·科波菲爾》是狄更斯的代表作。主人公科波菲爾是個遺腹子,繼父對他和母親橫加虐待。母親不久去世 科波菲爾淪爲孤兒 他找到了姨婆 在她的監護下開始新的生活。世事變遷 親情和友愛令人歡欣 風波和傷痛予人磨練 科波菲爾最終成爲一名成功作家 並與至親愛人幸福地結合。作品言語詼諧 愛憎分明 情節曲折 畫卷宏大 體現了狄更斯一貫的風格。是狄更斯愛好者們的必讀傑作。

這本書有多了不起?

在《衛報》評出的“100部最佳英國小說”中,《大衛·科波菲爾》名列第8位。

陀思妥耶夫斯基流放西伯利亞時只願意讀《大衛·科波菲爾》和《匹克威克外傳》;亨利·詹姆斯、弗蘭茨·卡夫卡、詹姆斯·喬伊斯等作家均受到本書影響;弗吉尼亞·伍爾夫、薩默賽特·毛姆、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均喜愛本書。

“我閱讀了《大衛·科波菲爾》,認爲這本書非常好,一些部分令我欽羨。”——夏洛蒂·勃朗特

“非常純粹而簡單,此前少見。”——薩克雷

“有很多優點。”——馬修·阿諾德

關於這本書,編輯這樣說

《大衛·科波菲爾》是狄更斯的半自傳小說,也是他最受歡迎的小說之一。許多作家都是這本書的忠實粉絲,如陀思妥耶夫斯基、夏洛蒂·勃朗特、亨利·詹姆斯、卡夫卡、詹姆斯·喬伊斯、伍爾夫、毛姆等等。狄更斯也評價此書是“自己所有作品裏最偏愛的孩子”。

下面,我們放出薛鴻時老師爲本書撰寫的譯本序,供大家進一步瞭解《大衛·科波菲爾》:

《大衛·科波菲爾》譯本序

文 | 薛鴻時

《大衛·科波菲爾》是英國小說家查爾斯·狄更斯的第八部長篇小說,被稱爲他“心中最寵愛的孩子”,於一八四九至一八五年間,分二十個部分逐月發表。全書採用第一人稱敘事語氣,其中融進了作者本人的許多生活經歷。

狄更斯出身社會底層,祖父、祖母都長期在克魯勳爵府當傭人。父親約翰是海軍軍需處職員,在狄更斯十二歲那年,因負債無力償還,帶累妻子兒女和他一起住進了馬夏爾西債務人監獄。當時狄更斯在泰晤士河畔的華倫黑鞋油作坊當童工,比他大兩歲的姐姐範妮在皇家音樂學院學習,全家人中只有他倆沒有在獄中居住。父親出獄後,狄更斯曾一度進惠靈頓學校學習,不久又因家貧而永久輟學,十五歲時進律師事務所當學徒。後來,他學會速記,被倫敦民事律師公會聘爲審案記錄員。一八三一至一八三二年間,狄更斯先後擔任《議會鏡報》和《真陽報》派駐議會的記者。這些經歷有助於他日後走上寫作的道路。他一生所受學校教育不足四年,他的成功全靠自己的天才、勤奮以及艱苦生活的磨練。一八三六年,狄更斯終於以長篇小說《匹克威克外傳》而名滿天下,當時他年僅二十四歲。

一八四八年,範妮因患肺結核早逝,她的死使狄更斯非常悲傷,因爲在衆多兄弟姐妹中,只有他倆在才能、志趣上十分接近。他倆都有傑出的表演才能,童年時曾隨父親到羅徹斯特的米特爾飯店,站在大餐桌上表演歌舞,贏得衆人的讚歎。範妮死後,狄更斯寫下一篇七千字的回憶文章,記錄他倆一起度過的充滿艱辛的童年。狄更斯身後,他的好友福斯特在《狄更斯傳》中首次向公衆披露了狄更斯的早年生活,根據的正是這篇回憶。

狄更斯寫這篇回憶是爲創作一部自傳體長篇小說做準備。他爲小說主人公取過許多名字,最後纔想到“大衛·科波菲爾”。福斯特聽了,立刻叫好,因爲這個名字的縮寫D. C.正是作者名字縮寫C. D.的顛倒。於是小說主人公的名字便定了下來。

狄更斯早期作品大多是結構鬆散的“流浪漢傳奇”,是憑藉靈感信筆揮灑的即興創作,而本書則是他的中期作品,更加註重結構技巧和藝術的分寸感。狄更斯在本書第十一章中,把他的創作方法概括爲“經驗想象,糅合爲一”。他寫小說,並不拘泥於臨摹實際發生的事,而是充分發揮想象力,利用生活素材進行嶄新的創造。儘管書中大衛幼年時跟母親學字母的情景是他本人的親身經歷,大衛在母親改嫁後,在極端孤寂的環境中閱讀的正是他本人在那個年齡所讀的書,母親被折磨死後,大衛被送去當童工的年齡也正是狄更斯當童工時的年齡,然而,小說和實事完全不同:狄更斯不是孤兒,而他筆下的大衛卻是“遺腹子”。同時,狄更斯又把自己父母的某些性格糅進了大衛的房東、推銷商米考伯夫婦身上。

大衛早年生活的篇章以孩子的心理視角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早已被成年人淡忘的童年世界,寫得十分真切感人。例如:大衛以兒童特殊的敏感對追求母親的那個冷酷、殘暴、貪婪的商人摩德斯通一開始就懷有敵意,當摩德斯通虛情假意地伸手拍拍大衛時,他發現那隻手放肆地碰到母親的手,便生氣地把它推開。大衛向母親複述摩德斯通帶他出去玩時的情景,當他說到摩德斯通的一個朋友在談話中老提起一位“漂亮的小寡婦”時,母親一邊笑着,一邊要他把當時的情景講了一遍又一遍。敘事完全從天真無邪的孩子的視角出發,幼兒並不知道人家講的就是自己的母親,而年輕寡婦要求再醮、對幸福生活的熱烈憧憬已躍然紙上。又如:大衛跟保姆裴果提到她哥哥家去玩,她的哥哥裴果提先生是一位漁民。大衛看見他從海上作業後回來洗臉,覺得他與蝦蟹具有某種相似之處,因爲那張黑臉被熱水一燙,立刻就發紅了。這個奇特的聯想,充滿童趣和狄更斯特有的幽默。

本書充分顯示出狄更斯在人物塑造上的高超技巧,推銷商米考伯就是一個突出的例子。

米考伯子女衆多,生活負擔沉重,時常掙不到佣金,背了一身債。儘管如此,他的紳士風度、周全的禮貌、得體的舉止、文雅的談吐以及和太太之間的忠誠和恩愛卻始終不變。夫婦倆常因經濟拮据哭得肝腸寸斷,可是一轉身,馬上又哼起快樂的歌曲來。(這種“債多不愁”的樂天性格,正是作者父母的性格。)狄更斯塑造這一人物的成功之處,並不在於描繪出下層市民貧困潦倒的具體情狀,而在於創造了“米考伯”類的人物典型。如今“Micawberism”一詞以“無遠慮而老想走運的樂天主義”的解釋已進入每一部普通英語詞典。

狄更斯善於抓住人物身上某些最能體現其本質的性格特徵,加以誇張,並反覆展示。如:威克菲爾律師身邊埋伏着的那個野心家、陰謀家希普,就是一條毒蛇。他外表謙卑,其實包藏禍心,對恩主的業務蠶食侵吞,一旦羽翼豐滿,不但要把威克菲爾玩於股掌之中,還想把他的愛女艾妮斯霸佔到手。小說塑造這一人物時,突出寫他那雙又冷又溼的手。大衛剛住到威克菲爾律師家中時,就看見希普常深夜加班工作或用功苦讀。他一邊讀,一邊用手指在書上比劃,在書上留下一道道又粗又溼的印記,好像有蝸牛爬過一樣。希普又冷又溼的手與狄更斯前一部小說 中的卡克爾那兩排又白又亮的牙齒都是狄更斯人物塑造上的著名範例。大衛童年時的災星、繼父的姐姐摩德斯通小姐的性格特點是極端冷酷和殘忍,她身邊常帶一隻鋼製的錢包,合上的時候,咔噠一聲,像是狠狠地咬誰一口。在狄更斯筆下,沒有生命的東西也都是活的,都是它們主人性格的寫照。

狄更斯的全部創作都體現了他的“道德意圖”,那就是博愛、寬恕的人道主義精神。小說在裴果提、裴果提先生以及他的侄子哈姆的身上表現了勞動人民的誠實、善良,他們都有比金子更可貴的心靈。大衛被繼父打得遍體鱗傷,單獨鎖在房間裏,連他母親也不敢來看望他,只有裴果提半夜裏偷偷來安慰他,兩人通過鑰匙孔對話的描寫十分感人。從此大衛和這位普通的勞動婦女建立起無法言喻的深情。小說的高潮是亞茅斯海濱的船難。誘拐了哈姆未婚妻的紈袴子弟斯蒂福在狂風惡浪中掙扎求生,與他有奪妻之恨的青年漁民哈姆卻冒死下海救他,結果兩人都被淹死。兩人死亡的意義截然不同,斯蒂福的死是他奸險行爲的報應,而哈姆的死卻是狄更斯人道主義理想的最高體現。正是這種鮮明的道德意圖,使小說具有淨化人的靈魂的巨大感染力。

大衛歷盡磨難,終於找到他唯一的親人——貝西姨奶奶,並在她的愛護下健康成長,終於成爲一位著名作家。他忠實地奉行姨奶奶對他的教導: “永不卑賤,永不虛僞,永不殘忍”,這可以成爲一個人立身、行事的座右銘。值得一提的是:許多研究者都把姨奶奶家住着的那位常像小孩一樣和大衛一起放風箏的年長親戚迪克先生視爲一位“怪人”,而沒有認識到他在小說中的意義。英國劍橋大學利維斯教授對此作了發人深省的闡釋,他認爲:迪克在大衛成長過程中起着積極的作用,因爲健康的童年必須有“遊戲、幻想和詩的想象力”。小說真實、具體地描繪了大衛感情成長的經歷:早年對小姑娘艾米麗的喜愛、青年時對朵拉帶有盲目性的熱戀和婚姻以及朵拉逝世、他在海外闖練數年歸來才最終發現在他的生活中一直給予他照顧和影響的艾妮斯纔是他最理想的伴侶。狄更斯的描寫不但在細節配置和情緒烘托上都做到入情入理,恰到好處,並且還能給人以啓發,讓你對戀愛、婚姻和家庭問題有很深刻的感悟。

俄國文豪列夫·托爾斯泰曾把本書和《聖經》並列,譽爲“一切英國小說中最好的一部”。的確如他所說,《大衛·科波菲爾》是世界文學經典中的經典,值得我們欣賞、品味。我甚至認爲,誰若有幸在少年時代就閱讀這本書,必將有助於塑造健康的人格。無論C. D. 或是D. C. 都是談不盡的,讓我們就此打住,一起來欣賞這部能淨化我們靈魂的經典吧!

更多鏈接:

關於“狄更斯文集”

狄更斯的創作能力旺盛,講故事的手法無人可及,筆下的人物更是栩栩如生,任何一部單獨的作品都無法盡收狄更斯小說的妙處。他的作品總能讓人得到“讀小說”那種純粹而淋漓的快感。而狄更斯筆下的倫敦,今日讀來也使人獲得強烈的共鳴。然而,市面上長期缺少這位偉大作家的作品集,很多讀者多年來對此翹首以待。因此,我們選擇了8部各具特色的狄更斯代表作小說,組成“狄更斯文集”,以饗讀者。

本套文集由曾獲“中國最美的書”獎項的青年設計師陶雷進行設計。封面將具現代感的設計元素與古典風格的插畫相結合,配以沉靜而不失明快的色彩;在經典和現代之間做到了恰到好處的銜接,體現了當下最流行的復古風潮。內封使用銀色特種紙加珠光燙印作者簽名的工藝,賦予整套文集統一的品牌感。

每個讀書人和愛書人

都值得擁有一套狄更斯文集

掃下方二維碼即爲購書頁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