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擷春光與禪意入香,過上中國人的雅緻生活

焚香、品茗,是東方人獨特的情懷。一縷輕煙,一口好茶,淡雅悠長,安神凝心。

春夏之際,又到了每年必追的龍井時節,舌尖貪戀的 那份甘甜,鼻子眷戀的那花香、慄香的鮮爽,直通肺腑。飲舌尖的愉悅,是一絕。 品其絕妙的鮮爽,則更勝一籌。

中國有龍井,東瀛有抹茶。春日之鮮,以這兩者爲佳。

由此爲靈感,我們請來了老朋友杜掌櫃, 取中國春茶龍井之鮮靈,輔以如本茶道中禪意獨絕的抹茶,一起做成了線香。既得時令的美好,又能久存,一舉兩得。

平時想一嘗焚香的風雅,又不喜古法線香濃重的藥香的,這 鮮醇甜潤的龍井抹茶香,絕對是你入手的絕佳香調。

眼下正值春夏交接, 呷一口春茶,品此一味茶香,春意彷彿不曾遠去

就像龍井因每一泡的不同韻味而滋味悠長。 龍井抹茶香的前中後調,也攢着漫山春意,韻味與禪意獨絕。

前調, 鮮、爽、潤。香氣如西湖的風混着春魚溼潤的獅峯泥土氣息,明媚溼潤。 像一口上等龍井入喉,直透肺腑。花香、慄香,若隱若現。

過一會兒,抹茶的清苦甘甜微露,仿如身坐日式茶屋的榻榻米上,喫着抹茶茶點,喜悅、敬重又安然。

最後,龍井的甘醇內韻,裹着沉檀的藥香,清冽心脾,如入空山新雨,自在天地間。

這抹龍井抹茶香,不僅是中國人鼻息間的鮮靈甜潤的氣息,也是 中國人精神世界的一炷專注的清香。

爐中青煙,如獅峯山上的繚繞雲霧,能從中品出山林、晚霞的和藹。

抹茶原本起源於中國隋唐,後由高僧榮西帶回日本,被日本視爲國寶,成爲了日本茶道的靈魂。

與龍井炒青技藝取其鮮、香不同, 日本抹茶的工藝在於以蒸青製茶,取其甜。

越高級的抹茶,色澤越鮮豔翠綠,氣味清甜勝於苦澀,口感細膩,無顆粒感。

作爲“濃茶用抹茶”的永壽和雲鶴,回甘生津強。 製成線香,味道更馥郁清奇,焚香時無火燻火燎的煙感,也不易斷。

採茶、炒茶 | 選用獅峯山、梅家塢的龍井43號和羣體種, 既得豆香,又得花果香。

蜂蜜浸 |清晨上山採到嫩芽後,便要以蜂蜜侵泡一天以保鮮、提升甜氣。泡的時間短了,甜氣弱,時間太長,又會有腐爛氣息,期間需要制香人細心體察,否則便白白浪費了上好的龍井。

茶浸 | 而後另取少量龍井,以石磨研磨成粉,混合抹茶粉,加入檀香和沉香之中。

然後 承宋代點茶法和日本茶道之精髓,手持茶筅,運用手腕的力量擊拂茶湯,激發春茶鮮爽的靈韻,至泡沫綿密濃稠可覆在碗邊爲優。茶湯顏色鮮亮翠綠,可見純正。

* 粗略計算,一份15g的線香需加入足足3g的抹茶粉。永壽、雲鶴20克售價200元左右,一份線香光抹茶成本,就要高達30元。

蜜酒浸 | 以蜜酒再次浸泡焙乾的香材, 一是爲了增加甜氣,二是爲了去掉檀香的燥氣。

炒炙 | 然後以大鍋手工翻炒、慢火炙幹。炒的時間短了,香料溼、做出的香粗糙不易成型;烘的時間長會損耗香材的氣味,期間全憑經驗。

研磨、陰乾 | 最後將蜂蜜浸泡過的鮮龍井,與薄荷鮮葉一起研磨,研磨過程加少許 蜂蜜、蒼朮、白芷、佩蘭,祛溼化濁。最後加入炒炙好的香材,混合、研磨、陰乾。

自唐朝陸羽後,中國人和茶,延續了數千年的情結。 從雅集喫茶、到飯後啖茶,與一日三餐同,絕不可省。

當我們總以焚香爲風雅而遠日常,倒不妨, 從這一根龍井抹茶香開始,將香事入日常,把詩意化作日日的尋常。

平時一人居住, 早起時冥想、煩躁時靜思,焚香便如同人回到草木之間, 忘卻日常喧囂,感受萬物各得其時的靜籟溫潤。

慢煮閒茶,點炷茶香,坐在春風裏,與友對飲,思悟談禪。

春鮮不等人,茶香卻能陪你在日夜晨昏間,日日如詩。

今年若錯過了遠方的春光,不妨珍惜眼前這份 飽含誠意的春日香調,把錯過的春意,在煙霧中賞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