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诸葛亮长于治政,短于军事,否则为何五次北伐都失败呢?陈寿在《三国志》中也说其“治戎为长,将略为短”,也就是说诸葛亮虽然擅于治军,但不善使用奇谋。后世对这种观点表示认同,否则早用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然而,诸葛亮作为一流军事家,他的本事不是吹出来的,而是实打实打出来的!他生平指挥的卤城之战,是中国军事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破解钳形攻势的会战。仅凭此战,诸葛亮就足以奠定中国军事史上第一流军事家的地位。

诸葛亮从汉中自祁山道进军,司马懿从长安赶来

公元231年,诸葛亮发动第四次北伐。这次北伐形势要比前三次好得多:大将军曹真病逝,司马懿从荆州空降接任雍凉都督,人心未附;第三次北伐拿下了武都、阴平二郡,控制了西汉水、漾水和浊水,蜀军的军粮可以从益州走嘉陵江水道运至汉中,在从西汉水运至陇右,大大减少了运输途中的损耗。魏军斥候没有发现蜀军在陆路上的粮队,以为蜀军粮草不多,准备采取以往的战法,坐等蜀军粮尽退兵。实际上,蜀军是通过水道运粮的,指望蜀军粮尽退兵注定要落空了。

蜀军兵围祁山堡,抢收上邽麦

这一次,诸葛亮的路线依然是陇右,攻下祁山大营,向天水方向进攻。蜀军从汉中出发,走沮县、武兴、下辫行至祁山。祁山是祁山道北上的必经之路,魏军在此建营防备蜀军。然而诸葛亮并没有攻打祁山,只是把它重重包围起来,然后跑到了上邽。陇右的郭淮、费曜在去年刚刚大败一场,军心涣散,面对蜀军竟然不敢出战,被蜀军割走了上邽的麦子。至于割走多少,史书没有记载,据估计至少割走了二十万斛,足够八万大军一月之用。

诸葛亮收上邽粮后退兵,司马懿从上邽追至卤城

这时,司马懿还在赴任的路上,听说蜀军在割麦大喜过望:只要能追上诸葛亮,何必心疼些许军粮呢?诸葛亮在前头逃啊逃,司马懿在背后追啊追,一直追到了祁山以北的卤城,在这里停了下来。

至此,诸葛亮的战略目标渐渐明显了,显然是要围点打援,引诱魏军出战,然后聚而歼之。这也是诸葛亮的无奈之处,蜀汉实力弱小,利在急战,魏军实力强大,利在缓战。这么浅显的道理,司马懿自然懂得,因此追到卤城后,司马懿死活不肯往前走了,准备当缩头乌龟。

司马懿不出战,围点打援战术就无法实施,就在此时,诸葛亮上演了一场漂亮的自陷险地、诱敌出战、中间开花的反钳形会战。

诸葛亮退至卤城,司马懿坚守不出

大家知道,司马懿的隐忍是出了名的,说不出来就是不出来。诸葛亮为了引诱司马懿出战,做了一个大胆的举动——撤去了对祁山的包围。从上图可以看出,卤城正好夹在上邽与祁山中间,蜀军一撤围,诸葛亮等于自绝后路,陷入腹背受敌的包围中。

此时,蜀军的处境很危险:遭到祁山、上邽南北两地夹击,粮道断绝,后援断绝,只保留足够大军饮用的水源。诸葛亮这一反常举动让司马懿非常不解,如果不是诸葛亮脑子烧坏了,那就一定是有阴谋。因此,司马懿自顾自地看诸葛亮表演而无动于衷。司马懿不急,魏军将领急了,一直坚守在祁山的魏平、贾嗣公然嘲笑他“畏蜀如虎”。

祁山堡撤围,诸葛亮自陷绝地,诱司马懿出战

战争形势已经非常明朗了,蜀军陷入两面包围,粮道断绝,只等粮食消耗完毕,自然就会不战自溃。魏军将领群情激昂,纷纷请战。但是,魏军将领越热情,司马懿就越冷静,诸葛亮不是傻子,事出反常必有妖,虽然不知道他在干什么,但肯定没好事。

打着这个主意,司马懿还是坚守不出。可不久后,司马懿发现自己坐不住了,因为上邽的麦子被蜀军抢光了,现在的军粮还是郭淮从羌胡那里借来的呢。再僵持下去,最先缺粮的反而是魏军。形势所迫,司马懿这只老狐狸终于动了。

司马懿与张郃分两路进攻卤城

诸葛亮为了引司马懿出战,不惜自陷险地,千方百计露出所有破绽,终于得到了回报。魏军兵分两路,一路由张郃、贾嗣、魏平从祁山方向进攻蜀军南营,一路由司马懿亲率进攻北营,两路魏军呈钳形向卤城攻来。

诸葛亮得知司马懿大举来攻后高兴地直搓手,连忙派善守的王平固守南营抵御张郃,集中魏延、高翔、吴班主力全力进攻司马懿部。诸葛亮不怕魏军人多,就怕他们不出来,蜀军终于酣畅淋漓地打了一场大胜仗,斩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注意了,这里的甲首指的是魏军低级军官,而不是全部斩首。若是算上普通士兵,恐怕至少得有好几万了。

祁山堡被重新包围

诸葛亮打了一场漂亮的反围歼战,中间开花重创魏军。司马懿败逃六十里退回上邽,祁山被蜀军重新包围。此战彻底把司马懿打怕了,无论如何再不敢与诸葛亮正面对决。第五次北伐时,诸葛亮孤注一掷走褒斜道兵临渭水南岸,司马懿死活不敢出战,宁愿穿女人衣服也不愿去触诸葛亮霉头。

历史上,没有哪一支军队能在钳形攻势下逃出生天,卤城会战反而是被包围的一方获胜,还是兵力劣势的一方。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诸葛亮却反其道而行之,为了“围点打援”,不惜露出一切破绽,来创造让敌人“先为可胜”的条件,以诱使魏军出战。

这场会战中,诸葛亮在谋略、心理、战术、治军各方面无不展现出史诗级别的军事才能,书写中国军事史上的绚烂一幕。这一连串的战术运用,无不令人叹为观止,即使在世界军事史上,也是罕见的,这充分展现了诸葛亮震铄古今,史诗般的用兵技巧,完全属于战争的艺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