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實,讓懸念與故事一起“燃燒”。

一具意外發現的女性屍骨,一樁跨越三十年的懸案,牽扯出幾代人的感情糾葛。

日前,由陳育新執導、編劇,經超、張佳寧、奚美娟、鄔君梅等主演的刑偵劇《燃燒》正在熱播。《燃燒》從一起陳年舊案入手,以寫實風格還原了三代公安民警爲追求真相、捍衛正義而不懈努力的故事。

文娛頭版(ID:wenyutouban)獨家對話《燃燒》的導演、編劇陳育新,看看這位曾操刀《破冰行動》《湄公河大案》《紅蜘蛛》等經典刑偵劇作品的“前浪”,又是怎麼讓懸念與故事一起“燃燒”的。

《燃燒》導演、編劇 陳育新

01、用真實,織出一張故事蛛網

1996年4月5日,龍星公司的高管許廣義被毒殺,許廣義的情人羅紅英失蹤;2016年( 20年後),一具女性屍骨在龍灣北山山洞被挖出,經過DNA比對後發現正是失蹤的羅紅英,這樁牽扯幾家恩怨的懸案再度浮現水面……

《燃燒》的故事像是一張蜘蛛網:1996年的“405案件”趴在網心,而80年代的許家福案、2016年的許達案等諸多案件,在時空交錯中被勾連在一起,組成一張牽扯幾代人的複雜蛛網。

“《燃燒》的生命力來源於真實性與專業性,而這正是創作中最難的部分。”陳育新說,“405案件”是虛構的,但創作靈感又來源於許多真實案件。爲了讓劇集更具真實感及專業性,在公安部新聞宣傳局、山東省公安廳等部門的協助下,陳育新帶着團隊在山東臨沂的公安局埋頭待了三個月,一邊採訪一邊體驗基層民警的工作和生活,以及當地的地域文化、風土人情。

“做劇前,我們把一些細節片段不斷地去‘經歷’,盡力還原出人物的真實生存狀態。”陳育新說,在拍攝中,涉及案發現場的部分,都有法醫、刑警等專家到現場進行指導、把關細節。

實際上,《燃燒》項目開始的比《湄公河大案》《破冰行動》還早——7年前,公安部新聞宣傳局交給陳育新一個“半命題作文”,要他寫一個警察世家的故事。彼時,面對這樣看似簡單但難操作的題目,陳育新沒有着急下筆。在創作完《湄公河大案》《破冰行動》後,他接觸了大量的公安幹警、真實卷宗,《燃燒》的故事便慢慢有了眉目,而從正式啓動到上線播出,用了三年時間。

《燃燒》的一大特點,便是對不同人物、人性的多面刻畫。比如,嚮往成爲律師的高風脫下警服,但在爲父親和爺爺洗冤的驅動下,主動加入到“405案件”的偵查中,最後又在使命的感召下歸隊,成爲一位青年公安幹警。老謀深算的趙月娥,在劇情的層層反轉後,讓觀衆看到她人性中的貪婪、罪惡外,也看到她對兒子“柔情”的一面。陳育新說,他想描繪出人物在不同際遇下的抉擇,以及由小片警爲代表的普通人,在特殊崗位上的“平凡與偉大”。

作爲描繪三代警察故事的《燃燒》,陳育新說:“警察是特殊行業,他們深藏功與名,甚至在追求正義的時候,不惜付出生命的代價,是一個有使命感的職業。”

創作中,陳育新把重點放在了“人性”之上:“人的犯罪、墮落,很多時候是因爲一個很小的動機和慾望。我把《燃燒》的焦點對準刻畫人物的內心,他們人生中每個選擇與決定帶來不同的結果與方向。” 對他而言,案件只是一個框架,填滿其間的是人物,“我們想留下空白,讓觀衆去探究爲何他會走上犯罪的道路,以及動機背後折射出的社會問題。”

02、“打開寫”還是“封閉寫”?

對於刑偵劇的發展,陳育新也分享了一些經驗和思考:“以前劇情更多關注在如何破案上,有獨特的美感與智力的弧度。但現在刑事偵查手段已經不一樣了,故事創作時對懸念的把握也有了變化。”

《燃燒》中,觀衆可以很容易看到一個案件的兇手是誰,但懸念依舊存在,只不過被設置到犯罪動機與人物瓜葛上。比如觀衆可以看到,李豔是被楊衡綁架的,是趙月娥找殺手殺的許達,但背後的動機、真相又不是表面那麼簡單。

“創作者可能很多會面臨真實和虛構(戲劇化)之間的矛盾,但好的創作是要把矛盾有機融合到一起。”,陳育新說,“過於關注懸念、反轉等技巧性的東西,會導致對人的挖掘偏弱,創作還是要更偏向現實主義、靠近人性。”

創作之初,陳育新也在《燃燒》是“打開寫”還是“封閉寫”中搖擺,“‘封閉寫’像是一個迷宮,是人物之間的鬥智鬥勇,而‘打開寫’其實難度更大,會造成懸念的丟失。在《燃燒》中,我嘗試的是將兩者融合的敘事方式。”丟失部分懸念後,他把更多的筆墨放到人物心理的刻畫上來。

同時,他在下筆時,也有意地去描摹時代風貌、社會變遷。

比如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的走私車,而在2016年龍星集團跨國併購海外資產時,也帶出了國家外匯管理局在2014年出臺的內保外貸規定。而作爲一部刑偵劇,從80年代坦白從寬抗拒從嚴的辦案理念,到90年代期限破案的要求,再到現在推行疑罪從無的法制理念,《燃燒》也在側面描繪了國家幾十年來的司法改革進程。

從早期的《紅蜘蛛》《命案十三宗》,到近年的《燃燒》《破冰行動》《湄公河大案》,寫了20多年刑偵劇的陳育新可以說是業內資深“前浪”。

談及爲何喜歡寫刑偵劇,他笑了笑說,“讀書時期,男孩子都愛看英雄,特別是正義與邪惡的鬥爭。”而早期,他和刑偵劇導演陳勝利的合作,也拉開了他在該細分創作領域長達數十年的耕耘。作爲一位刑偵劇導演、編劇,他也喜歡看歐美拍的刑偵劇、犯罪劇,比如真實感、代入感強的《冰血暴》《犯罪現場》等,他說:“無論是哪個國家的劇,真實,是不變的創作底色”。

聊到最後,陳育新說:“希望我的每部作品,可以給普通觀衆在面臨人生抉擇時有所啓發——這就是創作能帶給我的快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