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0日,高新区“唐仁议事”品牌调解工作室在唐家社区居委会正式揭牌成立。工作室创新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实现人民调解与社区自治、说事评理工作制度、村居法律服务的有机结合。这是高新区发展“社区自治”工作模式的新尝试,也是近年来高新区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标志着高新区在探索调解工作融合发展、促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能力提升上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据统计,近年来,高新区每年受理各类矛盾纠纷案件800余宗,调处成功率99%以上,涉案金额达1000多万元。

创新举措

“唐仁议事”让调解更有力

5月25日下午,“唐仁议事”品牌调解室挂牌第五天就充分发挥议事团力量,成功调处一起人身损害赔偿纠纷。

当天下午3时许,远大美域一居民骑自行车离开小区时,为闪躲落下的道闸而摔伤右腿。随后,其母找小区物业索赔,双方各执一词。

“唐仁议事”品牌调解室议事团成员从中调和,联合调解员先是从法律法规角度为双方说“法”:物业公司对通行道闸的车辆或者行人负有安全保障义务,存在相应过失;同时,伤者作为成年人,应对自身安全尽到注意义务,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然后换位思考为伤者讲“情”:双方都有过错,应以伤情治疗为重,双方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下,各退一步。

调解员与议事团情、理、法融合并用,经过2个小时的释法析理、疏导劝解,当事双方的情绪得以有效缓和,物业答应赔偿伤者治疗的医药费,双方最终握手言和。

莫若飞

高新区唐家湾镇司法所所长

以前调解是双方‘当事人+调解员’,‘唐仁议事’增加了议事员,相当于陪审员的角色。请来一群有威望的人,通过他们把个案变成约定俗成的普遍处理原则,形成公序良俗,工作室同时也承担着普法员的角色。

“唐仁议事”品牌调解工作室着力打造“调解员+议事员+法律顾问”的人民调解主力队伍,创新说事评理模式,实现“及时议”和“定时评”。“及时议”由工作室在调解员队伍以外吸收人大代表、社区代表、离退休党员代表、社会贤达等9人组建“唐仁议事团”,对复杂疑难纠纷在调解过程中增加议事环节,由议事团成员对案件进行充分研讨,并形成议事报告,作为最后调解协议的重要参考;“定时评”每个月的21日进行,征得当事人同意之后,由调解员、议事员、法律顾问对辖区范围内具有典型意义的人民调解案件进行复盘评议,通过情景模拟再现、双方矛盾聚焦、以案释法等模块展示,使调解意见更加顺畅地转化为居民的共识。

高新区综治局、唐家湾镇司法所依托唐家社区建设“唐仁议事”品牌调解工作室,充分利用议事团成员的人缘、地缘、专业优势,让其当好群众调解“中间人”,当好矛盾化解“调停人”,当好矛盾排查“组织人”,探索人民调解、说事评理、社区自治、村居法律服务等工作的有机融合,把纠纷解决在基层,筑牢“平安高新”第一道防线。

据统计,“唐仁议事”品牌调解工作室试运行以来,累计收集各类矛盾18条,成功协调处理18条,成功率100%。

创新机构

专业调委会让调解更专业高效

2018年6月,北京某科技公司以珠海某家居饰品有限公司在微博及微信公众号上使用该科技公司享有著作权的摄影作品为由提起诉讼。同年9月,双方达成和解,涉诉家居饰品公司向科技公司一次性支付1.48万元,科技公司撤诉。

2019年2月,该家具饰品公司来到珠海市高新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咨询相关事宜,寻求解决与科技公司之间的后续知识产权纠纷。经调解委员会积极与科技公司协调,最后促成双方签署《和解协议》结案。

近年来,高新区建立以5个调解窗口为枢纽、3个行业性专业调委会为骨干、17个社区调委会基层一线调解组织为触角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基础性作用,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筑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5个调解窗口分别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南方软件园接待室和3个驻派出所调解室。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主要为群众提供包括调解在内的公共法律服务,满足群众多样化法律需求;南方软件园接待室主要受理上访案件,有效化解纠纷;三个驻派出所调解室经手处理的纠纷调解案占到高新区总纠纷调解案的87%,是调解纠纷的主阵地。

3个行业性专业调委会是劳动纠纷调委会、婚姻家庭纠纷调委会、高新知识产权调委会,分别就劳动纠纷、婚姻家庭纠纷、知识产权纠纷向公民与法人提供零费用、高效率、专业化的纠纷化解服务。

为壮大社区调解力量,提升调解工作覆盖面与影响力,高新区在辖区17个社区都成立了社区调解委员会。利用社区调解员熟悉当地民风民俗的优势,快速便捷地解决当地矛盾纠纷,实现就地化解矛盾,不上交、不恶化。

创新机制

“访调对接”让矛盾化解在基层

2019年,高新区某环保公司一名负责废纸箱分类工作的女工在工作时被砸伤,送院不治身亡。死者家属与环保公司因赔偿金额数目相差甚大僵持不下。

为妥善化解这起纠纷,信访中心将当事双方交由调解室先行调解。考虑到双方情绪存在抵触,为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调解员采取“背靠背”的方式,分别进行沟通。

通过调解员释法析理、疏导劝解,当事双方的情绪得以有效缓和,并达成和解协议:除已支付的医疗费用外,环保公司向死者丈夫赔偿83万元整。仅用了2个小时,将一起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纠纷妥善化解在萌芽状态。

近年来,高新区积极探索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新方法,通过建立完善信访办、司法所联动机制,着力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及民间疑难纠纷,确保实现源头预防不激化、就地解决不上交的总体目标。

一方面建立常态化高效化规范化工作机制,每月召开信访维稳专题会加强协调对接,对重大问题及时召开协调会研究解决;并制定重点信访问题领导包案责任制等制度。

另一方面提供优质便捷服务调矛盾、解民忧,选派资深律师主动到区信访接待窗口、社区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坐诊”,以专业法律服务赋能信访工作。对于在访调对接过程中发现的群众疾苦,区信访办协调相关部门解决群众实际需求。

同时,积极构建互联互通互动工作格局,对可调解范围的来信来访案件及时转办,实现无缝对接调解,对调解不成但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应援尽援。定期会商重大信访问题,统筹信访、司法及各部门力量就地解决交叉疑难问题。根据“一网多格、一格多员”原则,将社区“八大员”整合为网格服务员进行每天巡查和实时上报问题,由“数字高新”大数据中心汇总分析,对倾向性、苗头性矛盾进行前瞻性预测。

据统计,“数字高新”运行以来,高新区全区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99.29%。

来源:珠江晚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