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河南一名55歲民警因公犧牲,32年來檢驗屍體1800具

6月8日,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殯儀館內,四面八方趕來的羣衆排起長隊,送別因公犧牲的方城縣公安局刑警大隊教導員潘瀾波。

6月3日15時,是潘瀾波和同事約好屍檢的時間,一向作風嚴謹的他毫無徵兆地“爽約”了。15時38分,在久等不見、電話不接的情況下,同事王錚跑到辦公室,發現潘瀾波坐在辦公桌前,左手垂在辦公椅扶手上,右手緊握着電腦鼠標,仰面靠在椅子上,嘴脣發烏……王錚立即喊來同事施救,並撥打急救電話。

當天15時57分,潘瀾波猝死,生命定格在55歲。

從警32年,潘瀾波先後參與人身傷亡案件現場勘查2500餘起,檢驗屍體1800餘具,檢驗活體15000餘人次,記錄的筆記就達200餘本。遇到困難就上的他,遇到榮譽,卻總讓給年輕同事,只有多年前留下的個人三等功、全省公安工作先進工作者等榮譽。

犧牲前,潘瀾波的手邊,還放有一本被翻到發黃的《人體損傷致殘程度分級釋義》。工作之餘,潘瀾波曾撰寫5篇高質量的論文被權威雜誌刊發,並被評爲副高級職稱,是名副其實的專家。

不能讓死者蒙冤

6月3日7時,潘瀾波接到縣城某小區一名男子墜樓的警情,趕到現場勘查,一直忙到中午。午飯時,和同事商量一起涉黑案件的偵查工作,並約定當天15時對另外一起案件的受害人屍體進行屍檢。

潘瀾波這股連軸轉的工作拼命勁,32年一直沒有改變。

1988年,法醫專業畢業的潘瀾波遇到一起用鈍器致人死亡案。嫌疑人秦某供述稱,其利用架子車軸擊打受害人頭部進行了一次擊打,致受害人死亡。然而,傷痕卻有兩處。經多次偵查,證據鏈仍不能形成,案件久拖不決。當時已經退休、可以將案件移交給他人的局長孫鳳鳴爲還原真相,和潘瀾波一起多次蹬着自行車,前往近百里外的案發現場模擬試驗,並帶着顱骨輾轉北京、上海等地鑑定。最終,根據不同擊打角度、顱骨受力情況等綜合分析,才形成完整證據鏈。

潘瀾波從孫鳳鳴身上,學到了一名刑警對案件盤根問底、孜孜以求的工作態度,堅定了法醫必須讓事實說話的初心和使命。

2000年7月,正值炎夏,轄區趙河鎮一口機井內發現一具高度腐敗的屍體,被嫌疑人用青草、石頭等填壓。由於屍臭極度難聞,專業打撈隊拒絕高價打撈。潘瀾波就自己下到狹窄的機井,一點點地將屍體和周圍的青草、石頭等打撈上岸,然後就地開展勘查和屍檢。

頂着惡臭和烈日,忍受蒼蠅的嗡嗡作響,一點點地尋找證據,潘瀾波在屍體邊一蹲就是近5個小時。最後大汗淋漓、手腳發麻、氣喘吁吁,差點中暑倒地,才找到嫌疑人的生物檢材。

嫌臭的圍觀羣衆紛紛避開。潘瀾波卻很坦然:“咱乾的就是這個,既然選擇了,就得做到底,不能讓死者蒙冤。”

開棺驗屍辦鐵案

找到案件的關鍵線索,讓現場說話、讓證據開口,是潘瀾波這位一流刑事技術專家的突出本領。而這,是靠不間斷地鑽研學習理論知識和1800個死亡現場、15000餘份鑑定報告換來的。

1998年,轄區小史店鎮發生投毒案,一家9人被毒身亡。然而,由於死者一家爲人和善、無鄰里矛盾或者其他糾紛,導致近一個多月的走訪排查毫無進展。

矛盾排查不出來,那就從毒藥入手。潘瀾波提取了死者的胃內容物送檢,初步檢測出毒鼠強的藥物成分。此後,民警根據毒鼠強的來源等進行走訪,發現死者鄰居婁某具有重大嫌疑。婁某到案後,如實供述了其因家庭一貧如洗、嫉妒死者家庭經濟條件較好,就趁其不備將毒藥投到鄰居家的麪粉裏的經過。案件過理中,婁某反覆翻供,使案件遲遲不能解決。潘瀾波根據現場情況親自參與訊問,在百般狡辯無果的情況下,婁某又稱其投毒過程中使用的還有其他毒物。爲固定證據鏈條,潘瀾波決定開棺、再次提取物證。面對已經成爲屍泥的受害者,他準確找準肝腎臟位置、逐個提取檢材,成功化驗出另一種毒物——氟乙酰胺,並在婁某家的窗臺上提取到氟乙酰胺的殘留物,與婁某的供述一致,將案件辦成了鐵案。

如果說讓現場說話,還原案件真相,是一名法醫必備的素養,而利用專業知識,在方寸之間揭開僞裝的犯罪現場面目,纔對待起法醫的職業和逝去的生命。

2004年,清河鄉的吳某“上吊”自殺,被下葬時,個別家屬提出了異議。潘瀾波到達現場後,發現脖子有勒痕,從外表看非常符合“上吊”的特徵,大部分家屬都希望吳某早點入土爲安,催促潘瀾波趕快鑑定。不過,潘瀾波仔細觀察,認定勒痕系死後傷,並發現“上吊”的門框部位有異常痕跡,判斷吳某系他殺。專案組順線追蹤,查獲吳某妻子因不想忍受吳某嗜酒的毛病、將酒後的吳某勒死後僞裝“上吊”的事實。

現場勘查鑑定和屍檢報告是案件定性的首要環節,決定着命案的偵查方向和思路。潘瀾波一直保持着對工作的執着、熱情和嚴謹,在方寸之間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對未破案件念念不忘

“他的勤儉是出了名的,簡直到了摳門的地步,可他該大方的時候一點也不小氣。”方城縣公安局刑警大隊長孫宏如不住地念叨他。

潘瀾波在公安業務上,一點不“摳”。在偵查技術日新月異的變遷中,潘瀾波敏銳地意識到,利用DNA等刑事技術破案,是最容易鎖定嫌疑人的有效手段之一。於是,在潘瀾波的推動下,方城縣公安局於2012年率先投入數百萬元,引進先進的設備,成爲最早建立DNA實驗室的縣級公安機關之一。

其實,潘瀾波心裏,還有對參與的未破案件念念不忘,他期望通過刑事技術,向歷史還賬,還受害人一個交代。實驗室建成後,潘瀾波將32年來所有未破案件的案發現場檢材,全部交由同事進行DNA檢測。果不其然,DNA實驗室發揮了巨大作用,先後檢出多起命案或重大案件嫌疑人的生物檢材,爲抓獲犯罪嫌疑人、偵破案件奠定了堅實基礎。

面對許多鑑定機構慕名而來的高薪聘請,潘瀾波都是一口回絕。

“恁好的人,咋就突然走了啊!”驚聞潘瀾波犧牲的噩耗,他幫扶的貧困戶王自清、王雲朋失聲痛哭。王雲朋有70多歲患有強直性脊柱炎的父親,還有兩個需要上學的孩子,自身由於先天發育矮小隻能抵半個勞動力,潘瀾波爲孩子買了學習用品,親自輔導作業、教育引導兩個孩子用知識改變現狀,幫助王雲朋搞特色養殖、建大棚種蔬菜等促增收,成了王雲朋一家最親的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