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重慶珍檔 | 辛亥革命的先驅林森,在北碚題字贈記者和賣背兜的農民

抗戰時期,身爲國民政府主席的林森在北碚留下許多有趣而難忘的故事。

話說林森從北碚百貨商店出來,走到體育場,盧子英區長和四川中學主任章柳泉即上前迎接。稍微休息了一陣,便乘轎至江邊囤船,這時“民信”輪正停泊於此。

盧子英說:“主席來得正好,巧遇民信輪在,專送主席去北溫泉。”林森說:“這樣會不會耽誤輪船時間,讓船上客人久等?”盧子英連忙回答:“沒關係,不會耽擱多久。”

這一會功夫,一直追隨在後的《嘉陵江日報》記者得以上前致禮,懇求林森爲報社題詞。林森當即題了“民主喉舌”四個字,並謙遜地說:“贈給嘉陵江日報同人共勉。”記者跟隨林森、盧子英同船上北泉,他打算要在船上好好採訪林森。

溫塘峽風光

船於中午啓航,下午3點半,林森再乘遊艇返北碚,見林森尚有興趣,記者抓住這一個機會問道:“主席這次來北碚,較前次的觀感如何?”

林森說:“比前次熱鬧。”

記者告訴他說:“自主席那次來過後,北碚市區人口增多一半了。”

林森問:“米豈不要貴?”

記者答:“三峽糧食,本來就不敷四個月,其餘皆仰給於外地,雖人口增加,但米價未增加多少。”

林森又問:“房子呢?”

記者又答:“那就貴到幾倍了,有的人甚至沒有房子住。”

4時左右,林森驅車返渝時,在北碚街上見一農民老頭賣背篼,因其編織精巧,林森愛不釋手,選了一個,給了10元錢。老頭接過錢,望着這白鬍齊胸的老壽翁,看傻了眼,忘了補錢,待他醒悟過來,林森已走遠了。

農民老頭追了一條街,把要補的錢遞到林森面前說:“老先生,我還該補你的錢。”林森看到這舉動,很受感動,伸手推回補錢的手說:“不用補了,不用補了!”並隨即叫副官取出紙筆,寫了“公平交易”四個字,遞給這位樸實的農民。

林森書法

原標題:歷史之聲丨《“林森在北碚”之:答記者問》

【免責聲明】上游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游新聞-重慶晨報”或“上游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爲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游新聞聯繫。

舉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