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科技

作者 | 宋婉心

“一年时间,有点想哭。”

安然在朋友圈发了张即刻App回归的“车票”图片,上面这样配文。“车票”上显示,她已经加入即刻社区623天,而这其中有一半的时间,即刻都处于被“冰封”的状态。

2019年7月12日,即刻App官方发布消息称,即日起将进行技术升级,升级期间即刻App暂时无法使用。自那时起,没有人知道即刻什么时间会回来,甚至做好了永远再见的准备。

惊喜的是,6月10日,即刻宣布回归,即友们高呼“过年”了。尽管消失近一年里,抖音快手高速成长,B站也一路出圈,市场上从未缺少吸引眼球的产品,但即刻的用户依旧对其念念不忘,这是款怎样的产品?

怎样的即刻

创始人叶锡东在上海创立即刻App前,曾经在谷歌工作。2014年12月,即刻诞生,随后2015年6月就获得了来自真格基金和平安创投的天使轮融资,随后的融资轮次中也出现了腾讯的身影。

叶锡东在即刻上的账户名称为“瓦恁”,用户亲切地称其为“瓦总”。

在19年被迫下线之前,即刻用四年时间建立起了“年轻人兴趣社区”的形象,UGC内容精准且高质、无广告植入,即刻收获了一批忠诚度较高的80、90后用户,据钛媒体报道,去年7月时,即刻DAU超过百万,估值超过1.5亿美金。

社区、精准UGC内容、无广告植入,这样的即刻听起来像极了年轻时的B站。

“即刻的社区文化、交流方式等跟B站很类似,这可能跟年龄层和内容生态也有关系。”小宇在2017年就开始接触即刻,他告诉搜狐科技,他个人感觉,即刻和B站的用户画像重合度很高,“如果即刻没下线,B站可能发展都不会这么迅猛。”

即刻诞生的2015年是中国移动互联网的高光时刻,市场了涌现了一批优秀国产App,即刻就是其中之一,带着为用户搭建“一座城”的愿景,即刻成为一部分用户心中“小而美”的兴趣交流所,是属于他们的“圈子”。

叶锡东在谷歌时,工作于谷歌旗下的社交平台Google+,Google+的社区信息主要来自于用户从各家网站上传到自己收藏夹里的内容,以及用户之间围绕某个主题产生的互动,由此,Google会根据相关的用户数据推荐阅读。

受到Google+运营方式的启发,叶锡东以“兴趣主题”为单位的算法推荐方式创立了即刻,随后,乘着2016年内容算法开始盛行的大势,即刻赶上了“最好的时代”,2017年,即刻迎来用户上涨小高峰。

“内容生态上,基于圈子的内容社交很好,其实大家就关注那么几个圈子,并非是要关注某个特定账号才能收到相关信息,基于圈层再进行机器推送,我觉得效果是不错的,信息密度也可以。”小宇表示。

安然则肯定即刻的主题设置,“消费侧看的话,我觉得一是有趣,二是多样,三是圈子的内容很聚合,主题搞得好。”安然注意到即刻在产品设计上的很多细节,比如有个圈子叫“喵星人日常”,点赞的标识就被设置成了小鱼干的图标样式。

除此之外,基于兴趣推荐的即刻,还未展现出明显的头部效应,流量分配较平均,“在即刻发碎碎念的内容也会有互动,发布成本比较低,像抖音、小红书的头部效应很集中,我这种素人用户发的东西,没啥互动和曝光。”安然说道。

社区永远的难题

社区产品的开始总是美好,但现实总是残酷。

“因为小众,所以并没有太多广告主投放,内容生态就还可以。”小宇眼中,即刻良好的社区环境源于它依旧“小众”,源于广告主不青睐。这背后暗示的,也就是社区产品商业化的左右手互搏难题。

即刻此次重新登场的是7.0版本,新增了心情日记、足迹地图、头像弹一弹等功能。这三个功能基本围绕即时动态社交和好友互动设计,据介绍,即刻7.0想要营造一种“即友圈”的氛围,是即刻社交转型的进一步深化,希望更好地满足用户自我表达和兴趣交友的需求。

社交,成为即刻回归后的重点。

“当时推出了匹配聊天我就已经挺烦的了,看样子新版本继续主推社交,那算了,懒得下回来了。”一位网友这样评价新版即刻。

和所有具有强烈社区属性的产品一样,如果要突破现有用户规模,以实现商业化,“出圈”是必选动作,快手、B站等都是典型的例子,但强文化意识的社区原住民显然不愿意看到这一幕。

而对即刻来说,陌生人社交也从不是一块好啃的蛋糕。

去年年初,社交领域经历了一场创业狂欢,罗永浩、王欣、张一鸣于同一天发布了各自的社交产品,野心直指微信的霸主地位,但不久,这场狂欢也归于安静,没有成果。

而当时已经耕耘了四五年的社交产品,也在2019年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动荡。2019年5月31日,LinkedIn旗下的职场社交App赤兔平台发布了一封告别信《纵有一别,不负相遇》,宣告正式关闭。除此之外,原本以兴趣社交为出发点的Nice,也被迫从图片社交转型为球鞋电商平台。

根据极光大数据的研究,对于陌生交友软件的用户而言,其主要诉求相应地分为两类:结识好友扩大交际圈以及聊天消磨时间。

反观即刻的用户群体,如果在即刻内置社交功能,显然“扩大交际圈”的诉求更贴合,但作为圈层式的内容社区,在“圈子”里消费兴趣相投的内容,是多(平台上无数用户生产的内容)对一(用户)的使用习惯,在这其中,有多少人愿意产生一对一社交关系,仍旧是个未知数。

此外,私聊和群聊功能直接影响到用户的私域关系链,如何让用户习惯使用即刻内部的聊天功能,而非转微信,也是一大考验。

对即刻的“社交化”,也有用户表示理解,安然就表示:“谁不得恰饭呢,有趣的内容不变少就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