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啡阅书香 | 书海中的惊鸿一瞥:那些开篇就让你一见钟情的经典好书

读完一本小说之后,让你念念不忘的可能是其中的某个人物,可能是其中的某些桥段,很多小说之中不乏经典佳句久久流传。

但是有一些小说,当你翻开第一页的时候就会感到惊艳,当你读完全书之后又会回到第一页,并将开篇的句子反复诵读,倒背如流。这样的书并不多,当然也不仅仅只有五本,受书单篇幅所限,推荐以下这几本小馆印象最深刻的作品。

点评

《情人》是杜拉斯的天才爆发之作,直接将她从一个冷门而小众的作家推进主流的行列,受到了热烈的追捧。

这本书的语言絮絮叨叨,场景频繁跳跃,但正是如此,我们似乎能够生动地看到一个容颜苍老的女人,正在款款地述说着她年轻时轰轰烈烈的爱情,所有的人和物都牵动着大段的记忆,所有的伏笔都能看到结局。

这种物是人非的基调,从开篇第一段就得以奠定。引用豆瓣网友的一句评论:“字句之间,她满目疮痍的面孔时隐时现;出现在视线之中的是腰如蜂、肤如蜜的少女胴体,可凝视的目光却已千山踏遍、阅尽悲欢。”

点评

这是一本饱受争议的作品,自小说问世近半个世纪以来,评论界对它一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从内容上来说,“变态”“色情”“道德沦丧”这些词语被纷纷加在它头上;从文字方面来说,小说的结构、文体和叙事都极为复杂,包含着无数隐喻和致敬。但是抛开这一切,从阅读体验上来说,《洛丽塔》散文化的文体很干净,语言也很美妙,有着极强的阅读快感,从开篇的这一段就可以明显都感受到。

引用纳博科夫自己的话说:“《洛丽塔》毫无道德寓意。在我看来,一部虚构的作品得以存在仅仅在于它向我们提供了我直截了当地称之为审美快感的东西。

点评

《了不起的盖茨比》一书在英文小说界的地位自不待言,用上伟大这个词来形容也毫不含糊。

该书的开篇也是文学史上众口称赞的名篇,不仅在于文字之美(英文原著方能深切体会),更在于这里面的每个词都有着丰富的含义,既有深刻的暗示性,同时又云淡风轻让人不以为意,读完全书后再来看这一段,才能明白其中的深意。

《了不起的盖茨比》讲了一个简单的故事,没有复杂的结构和人物关系,它的伟大更多在于文字的美感和节奏。引用村上春树的评论:“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文章具有独特的美感和韵律,会让人联想起优秀的音乐作品。他用这种节奏驾驭着文字,就像童话故事里魔法豆的枝蔓向天空伸展一般展开他的叙述。

点评

《双城记》是一部标准的古典小说,大部头名著行列,习惯于大段的说教,动不动就开始探讨起人生来了,所以读起来并不是那么轻松。

但是它的开篇实在是太过于经典,绝大多数人都可以随口念出“这是最好的时候,也是最坏的时候”。这段话能够历经百年而依然被当代人反复引用,恰恰说明了《双城记》的伟大之处,无论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到何种程度,冲突与革命,爱与救赎,都是永恒的话题。

点评

这是一个被后来者孜孜不倦模仿的经典开头,或者可以称之为“马尔克斯式”开头。引用张佳玮的评论:“马尔克斯喜欢在开头就用一种诡异的诗意,聚集尽量多的悬念、剧透一小部分,然后加点儿时空变幻感。”

这本书位列网友评选“那些你买来一直都没有读完的书”排行榜首位,因为书中人物的名字不仅很长而且大量同名,记忆力稍微差一点的人读到后面已经理不清人物关系了。

但是这并不能影响《百年孤独》的伟大,我个人并不认同魔幻现实主义这样一个称谓,马尔克斯始终用冷静而克制的语气,讲述着那些年代久远的、神鬼出没的、荒谬可笑的、却又贴近灵魂的、震撼人心的故事,百年之后的人们读来,依然可以感受到其中的孤寂。

你有没有那种念念不忘的书呢

就是此时此刻脑子里的第一反应

一起来聊聊吧

来源:市南区图书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