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時代的變化人們的生育觀念也逐漸地發生了改變,很多年輕父母都在說生兒生女都一樣,可是生男生女真的一樣嗎?

今年已經70歲的周大爺用親身經歷告訴大家生男生女到底一樣嗎!

面臨養老問題,70歲大爺只能靠自己不疼愛的女兒撫養

周大爺今年70了,在這個本該家庭和睦含飴弄孫的年紀他卻沒有地方可以安享晚年。

原來,周大爺在年輕的時候因爲說重男輕女觀念的影響特別想要一個兒子,在那個年代懷孕期間還不能辨別胎兒的性別,但媳婦愛喫酸、肚皮圓等特徵顯然就在暗示自己這胎就是個兒子。

讓人沒想到的是自己第一個孩子竟然是個丫頭片子,他雖然嘴上不說,但是看到女兒的表情和動作出賣了他。

平日裏對女兒也是不冷不熱的,孩子尿布溼了也不會幫着換一下,小孩哭了不僅不幫忙還會覺得這小孩真煩扭屁股就走。

他對女兒的不喜都擺在了臉上,連帶着對媳婦也沒有好臉色,好在第二年媳婦又懷孕了,這次是個大胖小子。

這可把他高興壞了,孩子滿月的時候請了全村人喝喜酒,一桌子的大魚大肉供應着,要知道在幾十年前肉可是奢侈品。

自從兒子出生後女兒和兒子的待遇區別就更大了。喫飯的時候把好菜都夾給兒子,有好喫的好玩的也先緊着小子,更過分的是後來女兒要上大學的時候他說"女娃子上學有什麼用,還不如找個好人家嫁了還能給你弟弟掙學費呢"。

就是這樣的對兒子寵溺卻沒有換來兒子的回報,在老伴去世後周大爺年紀也大了想要跟兒子一起過。

昔日自己寵溺的兒子卻用自己有孩子要養的理由將周大爺送進了養老院,而且還不願意給生活費。

在養老院過不下去的他只能尋找自己閨女的幫助,好在女兒不計前嫌將父親接到家中照顧了。

周大爺對自己以前的行爲感到非常的後悔,痛哭道"都說養兒防老,我淪落到這個地步都是自己作的,多虧了我閨女"。

分析

其實從這件事中可以看到周大爺淪落到無人贍養的地步不僅僅跟他封建的兒女思想有關係,還跟生活中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很大關係。

一個人最大的成功不是有多高的學歷,也不是有一份多麼高級的工作,更不是多有錢,而是家庭的和睦和教育孩子的成功。

父母在教育孩子上一定要堅持以下幾點原則

1. 保持平等公正

雖說大家都堅持男女平等的觀念,認爲生男生女都一樣,可是難免在日常生活中對待兩個孩子是不一樣的。

尤其是當老大是姐姐老二是弟弟的時候,父母都會覺得"你是老大就要讓着老二",這種想法自古至今都有。

在老大的眼裏父母叫自己讓弟弟的行爲就是他們不愛自己只愛弟弟的表現,而在老二看來那就是自己獨得父母的寵愛。

這兩種想法都會讓兩個孩子受到傷害,女兒對父母心生怨恨,兒子養成了一身的壞毛病。

2. 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家長養兒防老的觀念沒有錯,之所以他們養兒卻沒有被防老是因爲他們的教育方式出現了問題。

孩子之所以不贍養父母是因爲他從小沒有被培養起來責任感,父母的寵愛讓孩子覺得自己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

在成長中並沒有學會尊重父母孝敬父母,養成了自私自利的心理,長大後自然就沒有了責任感,不懂得贍養父母是自己義務和責任。

因此,在孩子小時候就應該給孩子樹立起責任意識,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給孩子養一個小動物,告訴孩子這是他的朋友,一定要照顧好寵物,這樣一步一步來培養責任感。

3. 學會自立自強

孩子成長的第一步是學會自己獨立完成一件事,脫離父母的保護和幫助,這樣的孩子在將來的社會上和家庭中才能獨當一面。

從小被父母照顧大的孩子完全沒有照顧自己的能力,長大後很容易養成"啃老"一族。

這樣的孩子不要說讓他照顧父母了,他們照顧自己都難,因此家長首先應該教會孩子的是獨立能力。

綜合幾點下來,其實生男生女沒有什麼多大的差別,孩子之所以成爲後來父母不希望的那個樣子,完全取決於父母的教育方式。

因此,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擁有一個正確的教育觀念是非常重要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