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有言,己之事,自完成;毋煩人,大事成。的確,當一個人學會不輕易麻煩別人時,就是真正意義上的成熟懂事了。

從心理學角度來分析,不麻煩別人的人,大抵有三種性格。

第一種性格是卑微、怯懦,對自己信心不足,一味地考慮別人感受,試圖用委屈自己來討好別人,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討好型人格”。

第二種性格的人喜歡自食其力,真的不想麻煩別人,覺得自己能夠處理好所有的事情。這類人通常獨立自主、樂觀自信,具有很強的解決問題和應對危機的能力。

第三種性格則是不輕易麻煩別人,遇到自己實在解決不了的麻煩,在不打擾他人的情況下,尋求幫助。這類人具有很高的修養和素質,值得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借鑑和學習。

成年人的社交禮儀,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輕易麻煩別人。

而這就要求我們在日常的人際交往中,要儘量避免給別人添麻煩,事來則應,事去則靜,體諒別人的難處,與人爲善。

不隨便麻煩別人的人,其實都是心地善良的人。

在這個紛繁複雜、車水馬龍的世界裏,秉持不隨便麻煩別人初衷的人不太多了。好好珍惜這一絲絲善良,不麻煩別人,也能避免別人麻煩你,給你造成困擾。

人與人之間,一旦跨越社會關係這道鴻溝,超過己與非己的界限,就會給別人帶去困擾,甚至給別人添上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我們要明白,有一種教養,就是力所能及地做好自己的事情,不給別人添麻煩。

這樣的一個小細節,足以見人品。因爲,能做到不麻煩別人,說明你有禮貌,更有一顆能換位思考的珍貴的心。

將心比心,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設身處地的體諒別人,何嘗不是一種教養。

其實,這世界上根本就沒有什麼感同身受,有的不過是隔靴搔癢。

你不是別人,別人也不是你,兩個不同的個體,自然會有不同的見解與感受。所以,倘若你一味地麻煩別人,自然是在爲難別人。

如果你自己都無能爲力,那又怎麼可能有資格,去要求對方幫你解決問題、處理麻煩呢?

進退有度,才能做到進退維谷。不打擾、不麻煩,是做人的基本底線和教養。

生而爲人,卻無不在各種桎梏之中。命運的森羅萬象,我們尚且不能把握和預估。

然而,值得我們銘記在心的是,你或許會在理想和現實的夾縫中做出某種妥協,但絕對不能丟掉你的教養、你的原則以及你的底線,不要違逆你的良心。

但這並不是說,我們不能麻煩別人。如果我們要麻煩別人,是要在別人心甘情願,且力所能及的情況之下,尋求別人的一點建議或幫助,並儘量保證不會給對方帶來困擾和麻煩。

人作爲社會上生存的個體,有依賴和情感上的連接再正常不過。

依賴是一種從心底產生的情感,如果這種情感過度了,就有可能導致麻煩。

在生活中處處依賴別人,那是孩子才擁有的特權。在成年人的世界中,保持獨立和自己獨特的個性,纔是生存王道。

真正關心你的人會不請自來,對你毫不在意的人,就算你強求,對方也未必幫你。

生活中,大家都很討厭那種處處依賴別人的人,不管大事小事,你不好意思麻煩他,他卻好意思時時來麻煩你。

所以,非常小的瑣事,建議還是自己親自去做。

這個社會,每個成年人都不容易,都忙着爲生活奔波,爲生計發愁。所以,安安心心地管好自己,儘量別給別人造成不愉快或者困難。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得到別人的尊重,但是,當我們在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之時,是否有換位思考,做到尊重別人呢?

一個人,最好的教養,應該是儘量不要去打擾別人的生活。更不要由着自己的性子,本着利己主義,去過分的損害他人利益。

一兩次的打擾和麻煩或許沒有什麼,但無底線、無止境的麻煩別人,卻有失偏頗。

雖然,你可能從中得到了一點點的恩惠,但實則是有失教養,另外,這樣做也會傷透對方的心。

青山不改,綠水長流,成年人之間的人際交往,也應當秉持這個原則。因爲,長久、穩定的人際關係,必定是建立在換位思考的基礎之上的。

我們生在這個世界,必然是爲了成就更好的自己。所以,你要明白,保持不麻煩別人的這種教養,就是成就了更好的自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