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今年2月底,考古學家在中美洲利用激光技術繪製了長100公里的瑪雅石路,從瑪雅時期著名城邦科潘一直延伸到尤卡坦半島亞索納的小鎮。道路穿越衆多城鎮,沿途排列近萬座建築,連接着成千上萬當地居民,形成了一條主幹道,這一重要發現再次將神祕的瑪雅文明帶到世人眼前。

在美洲的三大古文明——瑪雅文明、印加文明和阿茲特克文明中,以瑪雅文明的發展程度最高、影響最爲深遠。它植根於中美洲的熱帶叢林,約形成於公元前2600年,主要分佈在今天的墨西哥東南部、危地馬拉北部、洪都拉斯西部以及伯利茲和薩爾瓦多等地區,佔地約28萬平方公里,可劃分爲三個生態區域:尤卡坦半島,貝登中心區以及恰帕斯州和危地馬拉高地,這些生態區是大量雨水、河流和沼澤彙集的茂密森林地帶,而瑪雅文明卻在這片荊棘滿途的艱苦環境中孕育而生、蓬勃發展,可見其頑強堅韌的文明內核。

1、瑪雅文明發展歷程

瑪雅文明以印第安瑪雅人得名,他們生活在公元前1500年至16世紀。在這一歷史長河中,瑪雅先民創造了璀璨的文明:那些宏偉壯觀的金字塔、神祕莫測的象形文字,那些精密的天文曆法、精美的雕刻藝術,爲世界文明貢獻了靚麗多彩的美洲元素,也使瑪雅文明成爲美洲古印第安文明的傑出代表,成爲世界考古的聚焦熱點和歷史謎題。

從時間上看,瑪雅文明的悠久歷史源於形成時期、止於西班牙征服時期,涵蓋近三千年。學界將其劃分爲三個階段:前古典時代(也稱形成期,公元前10世紀至公元3世紀),古典時期(公元3世紀至10世紀)和後古典時期(公元10世紀至16世紀)。

前古典時期是瑪雅文字和天文曆法發明以及標誌性建築興建之時。這一時期,瑪雅人定居點在太平洋沿岸地區形成,他們開始種植玉米、豆類、南瓜和辣椒等作物。衆多小定居點逐漸發展成爲城市,其中,位於危地馬拉貝登省的納克貝是瑪雅低地上有記錄的最古老的城市。公元前3世紀,貝登已經有瑪雅人使用文字的記載,同時期還湧現出重要的瑪雅文化宗教中心,如蒂卡爾、烏薩克斯圖恩、納拉喬、納昆和亞克斯哈。在瑪雅高地上,卡米納留尤成爲前古典晚期的主要中心之一,而塔卡利克·阿巴傑和喬科拉是太平洋沿海平原上最重要的兩個城市。人們在這些城市安居樂業,開始發展農業,研究曆法和文字,興建金字塔和宮殿。

文字的應用和普及、大規模建築羣的興起、藝術的繁榮和昌盛逐漸將瑪雅文明推向其鼎盛的古典時期。這一時期大型城邦湧現,如蒂卡爾、帕倫克、科潘、基裏瓜、亞奇蘭、博南帕克和黑石城等,這些城邦統治者推動了各地區的文化發展,形成盛極一時的文化大爆炸。低地瑪雅人使用長計歷,豎立起標記日期的石碑和建築,碑銘、陶器上印刻着色彩各異的花紋圖案,展示了瑪雅人的宗教信仰、生活習俗和對宇宙、自然、權力的崇拜與敬仰。由於瑪雅的象形文字部分已得到破譯,通過瑪雅歷史遺蹟、出土工藝和瑪雅古抄本的文字記載,該地區的歷史樣貌逐漸廣爲人知。該時期的政治景觀以擁有多個城邦參與複雜的聯盟和敵對網絡爲特徵,可與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和古希臘相比,主要城市的人口多達5萬到12萬,並與周圍附屬城市緊密相連,恰巧形成前文所述考古學家激光繪製瑪雅石路覆蓋的城鎮範圍。如蒂卡爾的最大競爭對手是貝登盆地上另一個強大城邦卡拉克穆爾,兩個城邦都發展了廣泛的盟友和附庸制度,即一個小城邦進入上級城邦建立的聯盟網,就可與這一網絡中其他城邦保持和平關係。而蒂卡爾與卡拉克穆爾各自建立的聯盟卻互爲敵對、相互抗擊。考古發現的瑪雅石路則被猜測是科潘爲了應對入侵的奇琴伊察帝國而大力擴張領土、保全自己而建。

各城邦的爭權奪利和吞併佔領導致瑪雅文明後期戰亂不止、血腥不斷,也間接導致瑪雅文明走向衰落,進入了全面崩潰和告終的後古典期。在古典期即將結束、後古典期來臨之時,尤卡坦半島北部奇琴伊察和烏斯馬爾等城邦相繼興起。奇琴伊察和烏斯馬爾雖然分別出現在公元600和700年左右,即古典時期中期,但它們的發展巔峯卻出現在中部低地和南部瑪雅城市衰落之後,代表了墨西哥瑪雅文化的典型特色。奇琴伊察如今成爲古瑪雅文化和托爾特克文化的遺址,著名的金字塔神廟、天文觀象臺、球場、洞穴以及石雕裝飾爲後人構建了瑪雅人日常生活的想象圖景。而烏斯馬爾則代表了瑪雅文明商業、政治中心的精華,這裏的魔法師金字塔、總督府、四方修道院、烏龜宮、鴿子宮等佈局精密、各司其職,再現了當時瑪雅人民欣欣向榮的生活景象。

公元800年後,古典瑪雅文明的城邦突然走向衰落,許多城市遭到廢棄,至今仍是未解之謎。後人對此有生態危機、外敵入侵、瘟疫爆發、人口過剩、神權政治影響等衆多猜測,然而瑪雅文明並未完全消失,卻在地理位置上發生轉移。

公元10世紀,繁榮一時的瑪雅城市大部分被遺棄在了密林之中。公元1224年,奇琴伊察城邦政權被推翻,繼之以瑪雅潘爲首的城邦聯盟建立。而兩百年後瑪雅潘政權也因內亂而瓦解,直到16世紀西班牙人入侵美洲大陸,瑪雅人的地區已處於分崩離析的狀態。隨着西班牙帝國逐漸消滅了瑪雅文化的傳承者阿茲特克帝國,瑪雅人的文獻被傳教士焚燒燬滅,其文字和天文曆法失傳,大批瑪雅人死於戰爭和疾病,一個古老文明的泯滅史持續近三個世紀,但如今仍有數以萬計的瑪雅後裔在中美洲繁衍生息,分散在不同國家和地區。

2、瑪雅文明的輝煌成就

雖然瑪雅文明不像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一樣擁有一個統一的強大帝國,然而數百個瑪雅城邦共同在其天文曆法、文化藝術、語言文字和宗教信仰上展現出讓世人驚歎的帝國成就。

瑪雅人的歷法堪稱世界上最完美的歷法,除了公認的兩種曆法太陽曆和神歷,還有一種用於記錄更長單位時間的長計歷。太陽曆依據太陽的運行,根據天文測算而來,每年以每月20天18個月構成360天,另加5天忌日構成365天,每4年加閏一天。神歷亦稱卓爾金歷,是一種宗教禮儀的歷法,即把一年分爲20個月,每個月13天,全年共260天。而長計歷適於推算悠遠漫長的歷史刻度,利用瑪雅人發達的數學計算系統紀年,可記錄下幾千萬年中的每一個日期,後人在衆多石碑和神廟的石刻銘文上都有發現長計歷的標記。瑪雅人對曆法的精準設定正是基於他們對天象的長期觀測,全面掌握了日食週期和日、月、金星等天體的運行規律,這種對天文和數學的精確掌握度驚詫世人,甚至令現代人也自嘆弗如。

而瑪雅人對宇宙時間觀的認知全部體現在其佈局精密的建築雕塑上。從宏觀的城池建設到微觀的浮雕、裝飾和雕像建築,無一不與某一具體日期直接相關,成爲構成瑪雅巨大日曆的一部分。如奇琴伊察的庫庫爾坎金字塔,四周各由91級臺階環繞,加起來共346階,加上塔頂的羽蛇神廟,共365階,恰好象徵一個太陽年的365天。而它精心的幾何設計和方位產生的神奇效果更讓人歎爲觀止:每年春分和秋分的黃昏,北面臺階的邊牆便在陽光照射下形成彎曲的七段等腰三角形,連同底部雕刻的蛇頭,宛若巨蟒穿越光亮和石壁向大地遊動,這象徵羽蛇神在春分甦醒,爬出廟宇,又在秋分回去。這一“光影蛇形”的幻象每次都持續3小時22分,是瑪雅人建築與天象運動的巧妙吻合,也是其高超幾何和天文知識淋漓盡致的體現。

瑪雅人不僅擅長天文數學,還是技藝精湛的藝術家。他們建造了蔚爲壯觀的華麗神廟、刻畫了美輪美奐的精緻繪畫、還製造了形態迥異的精美雕刻和手工藝品。博南帕克發現了大量壁畫,其中動物和人物代表的各種圖案被象形文字和星星陪伴,描繪了瑪雅人的創世神話。亦有表現貴族儀仗、戰爭、凱旋和登基的壁畫內容,亦有描繪平民百姓日常勞作的生活場景,人物形象千姿百態、栩栩如生,成爲世界壁畫藝術的瑰寶之一。而瑪雅彩陶、雕刻皆有較高的藝術價值,既有反映瑪雅人對宇宙、自然的崇拜和統治者的超自然力量,亦有反映其宗教信仰和價值理念的內容體現:對農業種植的描繪、對飛鳥走獸的刻畫、對王權統治的記述以及對神明祭司的渲染。

瑪雅是美洲唯一留下文字記錄的民族。在瑪雅人使用的八百個象形文字中,四分之一已被語言學家破解出來。這些文字造型奇妙,既有象形,亦有會意和形聲,是兼具意形和意音功能的文字,主要代表一週各日和月份的名稱,代表方位、顏色、數字及神祇,大多記載在石碑、木板、陶器、書籍及牆壁上,描繪了瑪雅宗譜、神話、祈禱文、歷史、天文、曆象等各領域成就。科潘是瑪雅象形文字出現最多、刻制最美、研究最發達的地方,這裏的紀念碑和建築物上記載着科潘重大歷史事件的日期,成爲瑪雅象形文字最長的銘刻。由於瑪雅文字的失傳,如今雖仍有瑪雅後裔在講着瑪雅語,但他們對整個瑪雅文字的解譯還力有未逮。

在瑪雅人的文化生活中,宗教信仰貫穿其中的方方面面。他們相信萬物有靈,認爲神明在宇宙中穿梭行駛,指引人們生活。他們崇拜太陽神、玉米神、雨神、五穀神、死神、戰神、風神、地神等,認爲這些神主宰着人們的農耕和現世的生活,其中太陽神居於諸神之首。爲了博得神明的應許,促進文明的繁衍生息,瑪雅人選擇在節慶日進行活人獻祭,舉行盛大的祭奠儀式。隨着瑪雅宗教的組織、體制和儀式逐漸完備,宗教信仰滲透到整個社會政治與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成爲民族自上而下的精神寄託,也支配着瑪雅文明的各個方面。

瑪雅文明從形成、輝煌到沒落,經歷了長達三千年的風風雨雨,並以最後一個城邦在西班牙殖民者的炮火中灰飛煙滅而告終。作爲世界上唯一一個誕生於熱帶叢林而非大河流域的古代文明,瑪雅文明奇蹟般的崛起和發展、衰落和消亡都充滿了神祕色彩。隨着瑪雅文獻的焚燒和銷燬,瑪雅文明也如千古謎題般塵封在了歷史長河中。而如今,那些考古遺蹟的再現和科技探測手段的發展,將爲世人解密瑪雅文明打開一個新的窗口。世人期待着瑪雅之謎底完全浮出水面的一天。

(作者:孟夏韻,系外交學院講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