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就是自然与人。——弗朗西斯·培根

北海以北,一片茂盛的土地上,土壤分泌着新鲜的颜料,人们迎着夏风挥舞着“画笔”,大自然与人类共同创作了这幅美丽的画卷,名为赤西村,也是北海人眼中的“艺术村”。

在赤西村民心中,传统就像是他们的“船桨”,即使早已陈旧不堪,村民们也仍小心翼翼地在生活的波澜中划行。

陈氏祠堂

陈氏祠堂与周边的老民居的砖瓦,浮现出饱经风尘的灰土色,旧日赤西的风光历历在目。

赤西农事旧物展览馆内部

旧物展览馆中,还原了老一辈赤西村民的简居民房,被时代淘汰的手摇风谷车,依旧泛着小麦色。

手摇风谷车

在我们的记忆中,这些工具与生生活旧物只是千万风景中的一瞬,而在坚守着传统的赤西村民心中,这些都是陪伴他们淌过生活涓流的扁舟。

“颜料”如霎时小雨,洒落在了田地里。

农业公园的作物,四季都有所不同,春天的格桑花花海刚过,转眼间已种上色彩斑斓的百日菊与金鸡菊。

松果菊/孔雀草

大自然赋予颜色以生命,给予生命以颜色,他们的寓意有很多,但只有向阳生长这一信条。

金鸡菊

每个季节来赤西农耕庄园打卡,收获新的花朵图鉴。下个季节又会是什么颜色呢?

走过村尾的小桥,视线逐渐开阔。大自然从不吝啬天蓝色的颜料,下午4点过后的天空,并没有被白云稀释天蓝。

站在树荫下,让视线穿越深邃的湛蓝,所有的坏心情也都飞散到了九霄云外。

玉米与木薯的海洋

现如今,农业电商平台逐步壮大,但越来越少的人能亲眼见到网上的农产品在何处生根、成长与收割。现在来到赤西,这片养育着一代又一代赤西村民的田地依旧荡漾着海绿色的碧波。

村民家晾晒的玉米

收获后的玉米在阳光下透着琥珀色光泽,要如何处置农产品,当然只有农民自己最了解。

田地尽头的大棚内,孕育着赤西的“农业机密”。

大自然的笔墨也渗透到了黑暗的大棚里,棚内一袋袋培养土中窜出了赤西的可爱小生灵——茶树菇。

菇类喜欢生长在阴暗之处,所以这里就成了他们的小家,通过控制棚内温度与湿度,茶树菇便能健康长大。

经过收采烘干等一系列工序后,冷库内的阿姨们将干/湿的茶树菇分装成袋,就可以成为饭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了。

但如果你以为这就是蘑菇园的全部,那便是大错特错。

走进最深处的大棚,解锁赤西最新的农业机密——活跃在各个中国神话中的灵芝。

成长中的灵芝

看着这些“嗷嗷待哺”的灵芝,不禁感叹赤西的农业技术进步之快,谱写属于赤西的神话,从灵芝养殖开始。

农家的饭香味总是令人无比向往,经过农户人家,偶遇肥美鸡鸭,都忍不住流下口水。

在睡莲湖畔旁的农耕庄园,吃着偶遇的鸡鸭,品尝木薯炖汤,每口都是原生态的滋养,满眼都是睡莲的七彩绽放。

人与自然的共生,就是一种艺术。

赤西村之所以被称为艺术村,离不开村内老房的壁画。

人们用手中的调色盘,一笔一划绘制出墙画,与大自然的生机活力相融合。

图文:徐亦林

视频:沈豪

信息来源:北海海城旅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