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光明網

華林鞋藝小鎮

明揚紙品生產可摺疊U型紙吸管。

工人在傑訊光電車間內作業。

華源工貿公司採用智能化機器替代人工操作。

才子服飾轉產防護服。

“雖然歐美、東南亞等地區的外貿訂單少了,但我們轉型開發的養生鞋在國內打開了市場,銷路看好。”6日,位於城廂區東海鎮的協順鞋業總經理伍松林說。

疫情給工業經濟帶來了嚴峻考驗,莆田市城廂區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企業服務,全力推進工業企業復工復產、達產滿產,全區164家規模工業企業全面復工。今年1—4月,城廂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完成產值120.66億元,同比增長1.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累計同比增長0.1%,實現逆勢突圍、企穩回升。

貼心服務 增加信心

“我們現在是雙線作戰,一邊做鞋子,一邊生產口罩。”華駿鞋業總經理呂傳軍說。華駿鞋業是太湖工業園區內一家專業生產運動鞋、休閒鞋的外資企業,今年2月中旬,企業一條生產線率先復工,轉產口罩。隨後,另外5條製鞋生產線也全面啓動,用工數量超過往年。

地處湄洲灣畔的太湖工業園區共有38家企業,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7家。早在今年2月下旬,園區內的企業就已全部復工。太湖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鄭雄告訴記者,園區對企業疫情防控及復工復產進行網格化管理,幹部下沉一線,靠前服務,以最快的速度協調解決問題,爲企業復工復產提供各種要素保障。

年初以來,城廂區先後出臺了“紮實做好‘六穩’工作13條措施”和“實施工業企業復產達產若干措施”等政策,發揮政策疊加效應,對企業生產防疫物資、原輔材料採購、穩工穩崗補貼、復產達產用電、開工復工和達產增效等予以政策支持。目前,該區已兌現復產達產獎勵、穩崗補貼等各項獎補資金1600多萬元;兌現用工等獎補資金1400多萬元。此外,還將從支持企業增產增效、支持市場開拓等方面,爲工業企業加快發展再加碼加力。

針對員工“返崗難”問題,城廂區採取“點對點”接駁,爲20家企業辦理“點對點”包機、包車業務30批次960人;在四川南充、廣安等地設立勞務協作工作站,對接聯繫當地“點對點”勞務輸出,並依託海峽人才中心舉辦線上招聘會,線上線下齊發力,幫助企業解決用工難題。

值得一提的是,城廂區四套班子領導還掛鉤全部規模以上企業,開展“訪企業、送政策、促開工”活動,收集防疫、用工、政策落實等9大類51個問題,轉交職能部門限期落實辦理到位。

新冠體育用品公司是華林工業園區內一家知名體育品牌授權生產商,今年新增了3條生產線。董事長彭育峯表示,在企業最需要扶持的時候,各級各部門的貼心服務,給予企業最及時的滋養,增加了大家迎難而上謀發展的決心。

真金白銀 穩定軍心

鞋服產業佔據全區產業的半壁江山。採訪中,不少外貿鞋服企業反映,由於前期訂單需求,企業購置了大量原材料,加上半成品,導致企業庫存過高。隨着海外疫情的不斷蔓延,出現了訂單減、物流堵、現金迴流慢等諸多問題。而同時,企業還需要支付正常的人工、租金、銀行利息等成本費用,資金週轉壓力大增。

“不僅要給信心,更要給‘黃金’,助力企業穩步發展。”城廂區工信局局長林春生介紹說,針對企業融資難、回款難等問題,城廂區有關部門積極推動政銀企合作,加快企業融資步伐,提升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能力,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

近期,莆田市公佈了首批“白名單”企業名單,城廂區共有97家企業榜上有名。據悉,列入“白名單”的企業,當地相關部門將優先向銀行業金融機構推薦,簡化融資擔保手續,享有提高融資貸款額度、貸款利率降低、貸款貼息等優惠政策。

城廂區“白名單”企業中科華宇公司,就是這一政策的受益者之一。中科華宇公司副總經理林超透露,今年年初,企業原先的銀行貸款到期,受到疫情影響無法及時轉貸。在政府相關部門支持幫助下,企業成功從銀行轉貸了兩筆貸款,一筆1500萬元,一筆1200萬元,極大緩解了企業的流動資金壓力,解了企業燃眉之急。

記者瞭解到,城廂區通過協調銀行轉(續)貸,延長還款期限,暫不抽貸、壓貸、斷貸,推薦政策性銀行小額信貸支持等,爲4家重點企業過橋轉貸6460萬元、3家企業無間押續貸1.09億元、6家疫情防控重點企業應急融資3998萬元,爲24家“白名單”企業復工復產提供政策性擔保1.11億元,有效緩解企業融資困難,讓企業順利復工復產達產。

此外,城廂區還推薦19家應急防疫物資指定生產企業爭取500萬元額度的低息貸款扶持;建立區級鞋服產業、電子信息產業規下企業原材料供應庫,鼓勵企業互相採購,並擬對採購雙方給予貸款貼息獎勵。

創新驅動 發展核心

華源工貿公司是我省首家生產有色化纖紗線產品的紡織企業,該公司投資15億元建設佔地500畝的華源紡織城。目前,華源紡織城一期項目已經投產。預計項目全部投產後,年可生產化纖紗線50萬錠,年產值35億元。記者在該公司紡紗車間看到,每名工人同時看管着3臺智能化機器,每臺設備每天最多能紡出上萬米成紗。

位於華林工業園區的明揚紙品是一家創新型高新技術企業,其生產的紙質吸管產品很快就搶佔了國際市場。“去年,公司通過科研攻堅,研發出了可摺疊的U型紙吸管,在實行‘限塑令’的歐美地區很受歡迎。”明揚紙品總經理蘇振揚說。據透露,該公司已與瑞士雀巢公司簽訂20億支U型紙吸管的供應合同。年內公司將建成20條生產線,年可生產50億支U型紙吸管,產值1.5億元。

“面對疫情衝擊,不少高新企業展現出較好的韌性,交出亮眼的成績單。”林春生認爲,面對風險挑戰,只有研發能力強、產業鏈帶動能力強的企業才能穩住陣腳、保住市場。抓創新就是抓發展,企業只有加大創新力度,才能增強核心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科技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原動力,也是企業生存與市場競爭的保障。近年來,城廂區以轉變發展方式爲主線,以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爲核心,全力打好機器換工、引智換腦等轉型升級“組合拳”,着力培育高成長和高新技術“兩高”企業。目前,全區共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0家,省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17家。

此外,城廂區還加快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發展步伐,讓工業企業逐漸走上智能化發展道路。目前,全區已有傑訊光電、才子服飾、亞明食品等23家企業通過“兩化融合”貫標體系認定。

“今後一段時間,城廂工業經濟仍將承壓前行。”城廂區委書記王文才表示,要引導更多傳統外貿和製造企業轉變發展理念、創新發展模式,加快轉型升級,爲高質量發展提供鮮活樣板、作出更大貢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