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西安交通大學牽頭,聯合國內優勢單位共同申報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面向城市羣的區域生態環境智能感知技術與系統示範"項目獲批立項,項目財政撥款兩千餘萬元。該項目是西安交大在"物聯網與智慧城市關鍵技術及示範"重點專項獲批的首個牽頭項目,有效提升了學校在物聯網研究領域的學術地位和影響力,爲推動我國智慧城市技術創新與產業應用奠定了基礎。

該項目由西安交通大學軟件學院林宣雄研究員牽頭,聯合西安交大長天軟件股份有限公司、羅克佳華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大學、香港理工大學深圳研究院、西安建築科技大學、陝西師範大學、南京郵電大學、重慶郵電大學等9家單位共同實施,形成高等院校、研究機構和知名行業技術公司結合的"產、學、研、用"攻關團隊。項目旨在研發面向城市羣的區域生態環境智能感知技術,在兩型社會建設試驗區開展應用示範,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快速發展,服務國家需求;促進物聯網、人工智能和環境生態學等多學科的融合落地,發展區域生態環境感知與認知創新理論;從多尺度感知、多粒度融合和多維度認知3個方面突破環保物聯網系統關鍵技術;構建貫通"感、融、知"一體化平臺,爲關中平原城市羣和長株潭城市羣示範區提供綠色生態城市一體化綜合管理系統服務,助力空氣質量、流域水質和生態指標的持續改善。項目的開展和研究成果將爲物聯網與智慧綠色生態城市羣一體化建設的發展帶來顯著的科學價值和社會、經濟、生態效益。

項目將熔鑄成兩個重大創新和突破:一是五網合一,二是一體化平臺。前者實現數據集成,解決數據的唯一性問題,後者實現開放的應用系統集成。這兩點相互促進,將在環保領域產生重大行業影響,推動產業重構並向高質量規模發展。

爲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提出的任務,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啓動實施"物聯網與智慧城市關鍵技術及示範"重點專項。本重點專項總體目標是:圍繞網絡強國戰略與社會經濟轉型需求,重點突破智慧城市"感—聯—知—用—融"的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基於自主可控技術和產品構建物聯網與智慧城市一體化服務系統,在京津冀、珠三角、長江經濟帶、"一帶一路"等典型城市(羣)開展集成創新與融合服務的示範應用,支撐具有中國城市特色的國家新型智慧城市分級分類示範建設,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務水平,推動我國成爲智慧城市技術創新與產業應用的全球引領者。推動物聯網與智慧城市規模化發展和"三融五跨"共享,形成完善產業生態鏈,使我國物聯網與智慧城市技術研究、標準規範與產業應用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近年來,西安交通大學圍繞科學研究"三個面向"的指導思想,深入踐行"走學院、見教授、謀發展"的工作方式,堅持"組建大團隊、建設大平臺、承擔大項目、產出大成果"的工作要求,建立謀劃佈局、挖掘培育、申報指導全方位項目申報生態體系,整合校內優勢科研團隊,優化科研資源配置,紮實推進重大重點項目的組織申報工作,有力地提升了科研水平、增強了科技創新實力。

素材來源:西安交通大學官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