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如何杜绝直达资金被截留挪用?财政部:实现全链条监控

6月12日上午10时,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有关情况。

此前,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上述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包括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

吹风会上,有记者提问称:如何确保转移支付的对象是真正的政策对象,杜绝基层造假?据说现在很多地方设置了过多公益性岗位,要建立什么样的机制来避免套利行为的发生?

对此,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答复称,建立特殊转移支付的机制,目的就是防止地方政府不把资金全部用到基层、不用到惠企利民方面。现在已经建立了一个比较严密的监控系统,对资金分配、拨付、使用等实现全链条的跟踪,坚决防止弄虚作假、截留挪用、套取骗取等行为的发生。

“为防止一些地方、部门或者单位采取别的方式套利,我们实际还是有一整套的制度、规则和办法。”许宏才表示。

许宏才归纳了具体的制度、规则和办法包括:

一是实现全链条的监控。直达资金监控系统贯穿中央、省、市县财政部门和资金使用管理的相关部门,叫做“一杆子插到底”。从中央财政资金下达源头到资金使用的最末端,到企业或者居民,全过程的信息都要留痕,都要监控。各级财政部门、资金使用的管理部门要将直达资金的分配使用数据及时传送到监控系统当中。

监控系统的设置不改变地方原来资金拨付有关流程,但是在流程当中的一些痕迹和数据,我们定了标准化的数据规范,流程的数据只要发生了,就要及时传到监控系统中,有关部门在这个监控系统当中就都能看到。

二是推进市县实名台账制。要求市县在中央建立监控体系的基础上,建立细化直观的实名台账。市县有关部门要按照规定去确定企业和人员的名单,要按照确定的名单拨付资金,确保资金精准落到困难企业和老百姓的身上。

三是健全部门的联动机制。直达资金监控系统与资金使用部门资金的发放系统对接,原来财政部门资金运行系统主要在财政部门内部,到了资金发放时就是资金使用管理部门的系统,这次要实现这两个系统之间的对接。同时,加大数据的共享力度,系统对接后,将数据抽取出来,相关部门共享,包括人民银行国库系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民政部门等相关资金使用管理部门以及审计部门。这个系统对这些部门都开放,不同层级对应不同的部门开放。这些部门要对开放的监控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和监督,进而实现有效监控,及时发现资金投向不精准、超范围使用等问题,然后提出叫停或者整改的意见,各个部门也要负责任。

四是同步加强审计监督。审计部门将会把新增财政资金使用作为审计工作的重点,开展专项审计。我们也和他们进行过交流和会商,由于直达资金的监控系统向审计部门全面开放,审计部门能够及时获取相关信息,能够有效开展审计工作,审计署也在研究,也会作出专门的部署,形成监督的合力。

五是强化公开公示制度。市县财政部门,还有资金的管理和使用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公开,包括预算的公开、执行情况的公开等等。涉及到企业和相关人员的基层单位,还要进行公示,通过公开和公示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

许宏才强调,通过上述举措,我们觉得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基层造假、违规套利等问题。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地方可能还会存在这类问题。我们会努力去发现,努力去纠正,该追责的追责,尽可能杜绝这类问题的发生,把宝贵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在紧要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