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如何杜絕直達資金被截留挪用?財政部:實現全鏈條監控

6月12日上午10時,國新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建立特殊轉移支付機制有關情況。

此前,李克強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財政赤字規模比去年增加1萬億元,同時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上述2萬億元全部轉給地方,建立特殊轉移支付機制,資金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於保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包括支持減稅降費、減租降息、擴大消費和投資等。

吹風會上,有記者提問稱:如何確保轉移支付的對象是真正的政策對象,杜絕基層造假?據說現在很多地方設置了過多公益性崗位,要建立什麼樣的機制來避免套利行爲的發生?

對此,財政部副部長許宏才答覆稱,建立特殊轉移支付的機制,目的就是防止地方政府不把資金全部用到基層、不用到惠企利民方面。現在已經建立了一個比較嚴密的監控系統,對資金分配、撥付、使用等實現全鏈條的跟蹤,堅決防止弄虛作假、截留挪用、套取騙取等行爲的發生。

“爲防止一些地方、部門或者單位採取別的方式套利,我們實際還是有一整套的制度、規則和辦法。”許宏才表示。

許宏才歸納了具體的制度、規則和辦法包括:

一是實現全鏈條的監控。直達資金監控系統貫穿中央、省、市縣財政部門和資金使用管理的相關部門,叫做“一杆子插到底”。從中央財政資金下達源頭到資金使用的最末端,到企業或者居民,全過程的信息都要留痕,都要監控。各級財政部門、資金使用的管理部門要將直達資金的分配使用數據及時傳送到監控系統當中。

監控系統的設置不改變地方原來資金撥付有關流程,但是在流程當中的一些痕跡和數據,我們定了標準化的數據規範,流程的數據只要發生了,就要及時傳到監控系統中,有關部門在這個監控系統當中就都能看到。

二是推進市縣實名臺賬制。要求市縣在中央建立監控體系的基礎上,建立細化直觀的實名臺賬。市縣有關部門要按照規定去確定企業和人員的名單,要按照確定的名單撥付資金,確保資金精準落到困難企業和老百姓的身上。

三是健全部門的聯動機制。直達資金監控系統與資金使用部門資金的發放系統對接,原來財政部門資金運行系統主要在財政部門內部,到了資金髮放時就是資金使用管理部門的系統,這次要實現這兩個系統之間的對接。同時,加大數據的共享力度,系統對接後,將數據抽取出來,相關部門共享,包括人民銀行國庫系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民政部門等相關資金使用管理部門以及審計部門。這個系統對這些部門都開放,不同層級對應不同的部門開放。這些部門要對開放的監控系統中的數據進行分析、對比和監督,進而實現有效監控,及時發現資金投向不精準、超範圍使用等問題,然後提出叫停或者整改的意見,各個部門也要負責任。

四是同步加強審計監督。審計部門將會把新增財政資金使用作爲審計工作的重點,開展專項審計。我們也和他們進行過交流和會商,由於直達資金的監控系統向審計部門全面開放,審計部門能夠及時獲取相關信息,能夠有效開展審計工作,審計署也在研究,也會作出專門的部署,形成監督的合力。

五是強化公開公示制度。市縣財政部門,還有資金的管理和使用部門,要按照有關規定進行公開,包括預算的公開、執行情況的公開等等。涉及到企業和相關人員的基層單位,還要進行公示,通過公開和公示自覺接受社會的監督。

許宏才強調,通過上述舉措,我們覺得會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基層造假、違規套利等問題。當然,也不排除一些地方可能還會存在這類問題。我們會努力去發現,努力去糾正,該追責的追責,儘可能杜絕這類問題的發生,把寶貴的財政資金用在刀刃上,用在緊要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