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潮给水产养殖带来的风险始终是世界难题。每当发生赤潮,养殖户都会揪起一颗心,担心养殖血本无归。近日,由中国人寿财险独家设计研发的全国首单海水养殖赤潮指数保险保单在福建莆田出单,为水产养殖户应对赤潮风险撑起“保护伞”。

赤潮频发威胁水产养殖

福建是海洋大省,具有发展水产养殖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近年来由于海洋环境发生变化,全国沿海赤潮事件呈明显上升趋势,东海海域赤潮发生频率和强度更是高于其他海域,赤潮已成为福建省沿海地区海水养殖业不容忽视的重要灾害,往往给海水产养殖户造成惨重损失。2012年,米氏凯伦藻曾给福建省鲍鱼养殖产业造成高达20亿元的经济损失,养殖户对赤潮相关保险的需求日益强烈。

为贯彻落实福建省省委省政府、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关于“积极探索水产养殖保险”的部署要求,加强福建省水产养殖业风险保障体系建设,促进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在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牵头下,中国人寿财险福建分公司与福建省渔业互保协会就福建省地方财政补贴型赤潮指数保险项目开展产品研发合作。经过近一年的调研与探索,研发人员将损失率情况与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历年赤潮监测数据相结合,创新开发了水产养殖赤潮指数保险试点产品,并于今年4月开始在莆田市南日镇和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海域开展试点。

启动赤潮指数保险试点工作

中国人寿财险福建分公司与福建省渔业互保协会在莆田举办了海水养殖赤潮指数保险保单首签仪式,启动水产养殖赤潮指数保险试点工作。莆田市海发水产开发有限公司现场投保了600份海水养殖赤潮指数保险,保险期间为4月23日零时起至9月30日24时,累计保额60万元。

赤潮分为无毒赤潮和有毒赤潮两大类,有毒赤潮对水产养殖带来的影响比较大。水产养殖赤潮指数保险条款根据赤潮类别和强度设置了不同的赔偿标准。保障标的为被保险人在保险单中载明的投保养殖区域内投入生产、且管理正常的水产品。在保险期间内,当投保的水产品所在养殖区域遭遇约定的赤潮事件时,视为保险水产品发生保险事故,保险公司按照约定标准进行赔偿。

探索解决世界难题

引发赤潮的海藻种类繁多,造成的损害程度也各不相同,加上海产养殖在看不见、摸不着的海域下,一旦发生损失很难准确核定损失程度。尽管水产养殖一直受到赤潮困扰,养殖户具有很强的风险保障需求,但此前国内一直没有相关的保险产品,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是有待破解的难题。

水产养殖赤潮指数保险创新以指数的形式将赤潮造成的损失指数化,以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发布的赤潮监测信息为理赔依据,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该产品是财险领域解决赤潮世界难题的一次积极、大胆的探索,在全国尚属首创。

目前,水产养殖赤潮指数保险在莆田市南日镇、宁德市霞浦县和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海域开展试点,预计试点期将为两个区域内的海水渔业养殖户提供1200万元风险保障。中国人寿财险福建分公司将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对产品条款进行优化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这不是中国人寿在福建开展的首个指数保险。2016年以来,中国人寿财险先后推出了种植业气象指数保险、养殖业气象指数保险、林木火灾(施救费用)指数保险、农业巨灾指数保险等多个品种,累计为福建省近5700户农户及当地政府提供风险保障金额11.73亿元,已支付赔款2510.79万元,成为福建农业产业健康稳健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