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武漢將奮力發起衝鋒,重振武漢經濟發展。在這個特殊的歷史節點,武漢市“十四五”規劃將立足武漢實際,結合當前國內外發展形勢,重點圍繞以經濟社會發展10個方面爲主,提出意見和建議。潘大個人看法如下:

如何明確武漢自身定位,打造城市名片,彰顯城市特色?

武漢作爲長江流域超大城市,自身定位應該是着眼國內一線,國際都市。城市名片應該是國際化和國內獨樹一幟的。武漢的城市特色,應該是濱江濱湖的生態創新之城。

如何搶抓“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長江中游城市羣發展等國家戰略機遇,在區域發展中贏得更多空間?

一帶一路方面,武漢要建立國際交往中心,完善外籍人士在武漢的工作學習及生活服務政策,建立國際社區,發展對外貿易和聯繫。主動承接國家對外文化及科技會展。讓武漢成爲中國國家門戶和對外交往中心。

如何促進武漢實體經濟發展,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實體經濟包括武漢市內貿易和武漢市外及國外貿易。武漢市內貿易,需要恢復信心,增強安全感,建立快速的響應機制,杜絕二次疫情風險。武漢市外的內貿,就要爭取國家支持,對武漢產技術、商品及服務給予一定政策傾斜。對外貿易方面就要落實一些有國際市場競爭力的產品和項目。

圍繞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如何突出企業主體地位,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構建開放協同高效的創新生態?

創新就要容錯和支持產業發展的基金。以高校爲核心,引入大公司大財團進入校園,支持好的創意、好的團隊,培養和造就好的人才、產品、模式等。武漢市要當好企業保姆,提供更加貼心和優質的服務。根據大都市區的規劃,分工協作,讓創意逐漸成長爲企業和大公司,甚至是獨角獸。

如何加快推進營商環境優化,爲企業發展提供更多便利?

爲企業提供服務數據庫,開發功能套件,自動匹配服務,設置專門企業保姆,協調解決共性和個性問題。

如何強化國家中心城市功能,提升城市能級量級,加快集聚人口和發展要素?

待遇留人、服務留人、事業留人。工資水平高,城市服務好,事業有盼頭,能留住很多人才。新畢業大學生,需要有寬鬆的居住和就業環境。因此要大力興建公租房。收入與公租房退出機制掛鉤。收入達到相應水平持續一定時間就要退出公租房。

如何完善航空、鐵路、港口、公路、軌道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對內對外交通通達度,打造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

城市交通是大城市特別是超大城市的頑疾。武漢應規劃地上地下空中立體交通的發展模式,徹底解決擁堵點問題。謀劃全球首條貨運地下通道,減少對地面的干擾。探索夜間利用無人駕駛的軌道貨車通過地鐵系統運輸貨物。謀劃第二機場,形成兩客一貨的空港格局。利用九省通衢優勢建立客貨運輸系統。

如何推動城鄉融合發展,促進鄉村振興?

充分動員鼓勵老企業家、老幹部、老藝術家回鄉發揮餘熱,養老的同時,利用經驗和資金髮展鄉村經濟。培育特色村莊集市。

如何創新和完善社會治理,探索超大城市城市治理的新路子?

完善智慧城市功能,實現城市治理的數據化,模型化。並由與系統相匹配的響應能力。

如何補齊民生領域短板,提升教育、文化、醫療衛生、養老、社會救助等公共服務水平,讓市民幸福感提升?

建立社會服務志願者制度,對自願提供優質社會服務的機構和個人提供免稅待遇。鼓勵相關專業的學校、培訓機構、大公司員工培訓等參與社會化服務,享受減免稅待遇。鼓勵企業和個人專業人士參與到社會服務工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