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国家的古代社会是一个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国家,在这种政治体制之下法律对于社会的规定相对而言作用很小,也就是所谓的人治与法治之间的差异。在这种人治的社会中官员的品质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决定一个地方或者整个国家政策的不是法律而是官员。

这种情况下,中国古代的人们甚至是现在的人们都喜欢称呼当地官员为"父母官"。这样也在我们国民意识里种下了向往清官的种子并且不断茁壮成长。因为相对没有法律的制约,官员在治所权力相对较大,如果官员是贪官或者是恶吏当地百姓肯定生活的不幸福,如果是一位受人爱戴的清官那么情况就相反了。

我们今天的故事关于一位清官,但是这位清官在退休后,拉了十几箱的"金银财宝"回了家,皇帝知道了还对这位官员大加赏赐。这不是很匪夷所思吗?在我们心中,清官应该都是两袖清风,爱民如子,怎么会还有十几箱的"财宝"?皇帝为什么面对这种贪官还要大加赏赐?这些疑问一一解答。

这位"清官"名叫孙嘉淦(生于1683年,薨于1753年),字曰锡公,另外一字懿斋,自号静轩,在他死后朝廷为他追赠谥号为"文定"。是太原府兴县人,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兴县人氏。

做官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曾官历学政、盐务、河工等部门的一些要差,官至工部和刑部尚书。

他是一位敢于对皇帝说真话的谏臣。古人对孙嘉淦比较中肯的评价说,他是一位正直的大臣,在朝廷担任高官,功业赫赫,写的文章也是远在他人之上。

我们先讲讲他的故事,来了解这个人。

话说康熙皇帝驾崩之后,雍正皇帝即位。新皇帝刚刚上任向满朝文武提出要求,要向自己上书直言,皇帝有什么做的不对的,做的不到位的,或者是对当下国家形式有什么好的建议或者意见的都可以向自己提出来。

我国古代的很多皇帝都喜欢弄这一套,很多都只是走走形式,即使大臣提出意见也很难实行,许多提的意见不到位还要受罚,甚至因此丧命。

大臣们看新皇帝弄这一出都是比较敷衍。孙嘉淦不一样,他经过认真的思考向新皇帝提出了三点建议,分别是"亲骨肉、停捐纳、罢西兵",我们听没什么问题,但是雍正帝一听就不乐意了,因为民间后很多人批评他上台不合法,甚至是篡位,他听到"亲骨肉",觉得是在暗暗讽刺他,龙颜大怒要将孙嘉淦杀掉。

这时孙嘉淦的一个好朋友叫朱试,劝雍正帝说"孙嘉淦的确狂妄,但是臣佩服他的胆量",皇帝也意识到孙嘉淦是个不可多得的忠臣也就没有再执意杀了他。

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孙嘉淦是一位很正直的人,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前文所说回家要带十几箱财宝呢?其实人们都错怪孙嘉淦了,孙嘉淦清廉一生,到了退休也没有太多财务,但是退休回家是一件风风光光的事,要是让街坊邻居看到自己这样贫穷,于祖上无光,他才想出此下策,用十几个箱子装满砖头,装作很有钱的样子,想要为祖上添光。

他的这件事被一些小人看到,上报给皇帝,要求杀了孙嘉淦,皇帝也很震惊,立即派人调查这件事,最后真相出来,发现是错怪了孙嘉淦,皇帝也备受感动,对这位三朝元老大加赞赏,将他的十几箱砖头全部换成黄金。

作为一个人,一定要有一颗赤子之心,真心热爱这个国家,热爱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一定会真心地回报你。

相关文章